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由中期转入后期的阶段,词坛上出现了一些擅于抒情且在艺术门径上不很偏狭的名家,周之琦是其中较为卓特的一个。其词由早期的闲情之作到中年引纳兰性德为同调,加之间关南北,旅途羁愁,则表现的情真意切,晚年逢乱世,哀生悯世之音及苍茫萧瑟之作渐多。周之琦的词用语雅丽,工于雕琢但读来流畅自然,在一种淡雅的伤感气息中为其词营造出了一种朦胧伤感之美,词人将深挚的情感寄托与词的合乐性相结合,在讲究形式的同时注重内容,既不为音律所缚,自由抒写其性情,又保留了词的本色。本文就其词学主张、词作的题材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详细介绍其生平、所处时代的词坛风气、常州词派和浙西词派词学主张以及张翥词风对词人的影响,词人对这些词学主张的继承和发展,肯定他在音律、典雅及寄托方面的成就。在题材方面,以《心日斋词》为重点,根据其词的意象及词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将周之琦的词分为五类具体进行论述,即悼亡词、羁旅词、抒怀词、友情词、咏物词五个大类,通过选取代表性的词作来分析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人生履历对词人的影响,以题材内容为载体,我们可以感受到周之琦词中是有一种“沉郁”气息的,从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是对古代史学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是一种由情感状态转为意义的深沉,是一种由感情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的选择,是一种可以上升为哲学高度的思想,在体现出其词的深刻性的同时,这种“沉郁”的表现也是对晚清词学理论的有益补充。在词的风格倾向方面,本文着重选取周之琦词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梦”的意象,这一意象在《心日斋词》中出现一百九十多次,足见词人对这一审美意象的喜爱,本文将“梦”分为“怀旧之梦”、“思念之梦”、“男女之梦”、“思索历史之梦”四类进行分析,每一种“梦”又能随词境的不同而产生细微的差异,如梦有短梦、秋梦、西川梦、赖梦、乡梦等,以作品为基础,总体上品读出其词的基本格调。通过对《心日斋词》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两方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点,本文试图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发掘其词特有的美感特质、风格倾向及其独特鲜活的声律形式,在遵循“乐以和为贵”的审美本质的同时,在“意能尊词”的词学时代氛围中,是如何构建“言、音、意”为词体体性的原则性价值的,通过分析词作“轻圆俊美,调协律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词人对词体声调美的思考以及后世提供了怎样的一种门径上的引导。作为清中期转入后期时的一位著名的风雅派词人,周之琦以其独特的题材结构和艺术特色以及词学思想,在“老树春生更著花”的清代词坛,是一位有突破、有建树的杰出词学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我们可以说周之琦在晚清词史上以其超脱流弊、折中各家,兼收博取的创作,独创风格,具有不容忽视的词史地位。本论文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翻阅近年来对周之琦的研究,以对其作品的探索,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明确词人在晚清词坛具有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