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级别羽毛球选手的下压突击球技术动作与核心区肌肉肌电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羽毛球一、二级选手的特征与差异,指出二级选手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环节,为羽毛球二级选手进行专项技术训练,为低水平选手向高水平选手学习,为提高羽毛球下压突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选手为实验对象,一级组8人,二级组8人,采用APAS三维影像解析系统与MEGAWIN肌电测试系统对羽毛球选手下压突击球技术进行同步实验,采集羽毛球选手的运动学指标以及核心区肌肉肌电活动参数,分析不同级别羽毛球男子选手完成下压突击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和肌电特征。结果:两组选手完成技术动作所需总时间差异显著,一级组需0.7s,二级组需0.9s。在准备阶段,两组选手右侧下肢关节角度差异显著,右侧上肢关节速度差异显著,所测肌肉的积分肌值有明显差别,但贡献率差别不大;引拍阶段,两组选手下肢与右侧上肢关节速度差异显著,右侧上肢关节角度差异显著,积分肌电在完整技术动作中值最大,一级组比二级组下肢运动速度快,上肢腕关节在短时间内屈曲动作;击球阶段,两组选手右侧上肢与指关节角度差异显著,各个关节的速度都达到峰值,踝关节的角度在此刻最小,髋、膝、踝主动做向前、向上伸的运动,向上肢关节传递弹性势能;随挥阶段,两组选手各个关节角度和速度差异不大,核心区肌肉贡献率差别不大;且各个阶段的躯干扭转角差异显著。结论:(1)一级组比二级组能更迅速的完成蹬伸动作,获得垂直向上的速度比二级组更充分,踝关节以更快的速度将弹性势能传递做伸膝通过躯干转体传递到手臂挥拍击球。(2)引拍阶段,两组选手核心区肌肉活动在总放电量中所占比重最大,核心区肌肉迅速绕身体纵轴转动全力收缩,弹性势能得到最大释放。击球阶段,两组选手放电量占总放电量的占比值最小,击球瞬间,主要发力肌群集中到手臂。(3)一级组比二级组用时短,一级组持拍手击球速度更快,二级组还需强化动作标准,加快获得蹬地的初速度,选择更高的击球点击球,加快转体速度更充分的募集核心区肌肉最大限度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