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对策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ruiho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结了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精华,是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重要武器。诗歌记载了华夏文明发展的历程,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精华,包含了丰富的育人思想、教学资源和教育经验,把诗歌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为跨学科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些经验。论文围绕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历史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思路和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主要是对诗歌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关理论的概述。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对诗歌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也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和特点,最后从教育逻辑、教育目标、教化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诗歌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联性。第二章主要内容是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依据和价值。介绍了诗歌在应用中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诗歌的价值、以及诗歌在本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为本文的撰写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章是利用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对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诗歌在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经过分析结合前人的经验找出其原因。为下一章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参考资料。第四章主要是根据前面研究获得的理论和实际资料,提出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本章第一部分明确了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原则,第二部分从打造校园文化,提高教师挖掘整合诗歌的能力,夯实教师的文学基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五个方面提出对策。第五章是诗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课例。课程选取的是九年级上册《少年当自强》这一课,诗歌的选用的是《少年中国说》的片段。这章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呈现和设计意图的说明,第二部分是课例的分析与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展示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文章以歌剧《唐·璜》中女性艺术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剧中的三位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形象特征、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塑造三位女性角色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文章认为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有着其独特的方式和特点,他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使得深入探究莫扎特对于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巴黎国家歌剧院和大都会歌剧院《唐·璜》的两个演
学位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丰富,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场所转向科技馆,科技馆身上的教育职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这一大环境下,本文
现今各大传统媒体的三微一端媒介产品都发展勃兴,对于全媒体领域的媒介形象研究也成为了颇受关注的内容。对媒介形象的研究早已有之,但往往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并且总是聚焦于某些特定群体的媒介形象展开研究。本文在媒介建构的视野下,以微博中有关两性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借用议程设置、符号互动等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被建构后的两性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并对两性媒介形象建构这一动态过程进行梭巡,剖析
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汉语视听说课程以其立体化、多模态教学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汉语学习者,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汉语课程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变革,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平台应用于汉语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形式上的突破。本文试图将“微汉语”引入视听说教学,充分利用平台中丰富的视听资源为学习者搭建基于自然语言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认知发展过程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一所私人性质的高等研究院,由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企业慈善家路易斯·班伯格兄妹出资捐助,于1930年正式成立,目前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研究院之一。研究院主要以弥补现代大学学科建制中的不足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大学所不能充分保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学术研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人文和科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研究院的创始者弗莱克斯纳认为那些改变人们理解世界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起初,研究者只是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医学等领域,后来案例教学逐渐进入教育学领域,得到教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且为教育学领域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式。近几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走向改革,引入案例教学,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列为重要发展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的目的:首先,掌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将“文化能力”阐述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文化能力的培养也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大纲为依据,从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和国际视野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能力培养的内涵及“以赛促学”理念对来华留学生文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对在“以赛促学”理念指导下的来华留学生文化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了各类文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