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群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他们身份特殊但又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作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其可否实现政治参与是其顺利融入到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民主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普通阶层,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政治个性。那么,在转型时期,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而现实中的参与制度滞后势必造成其政治参与不足,为了避免这一制度“真空”所带来的非制度参与行为,首先就必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有所了解,尤其是他们的政治能力感,即政治效能感这一政治心理特征要有深层次的认识。  政治效能感作为政治心理的一项重要测评内容,是对民主制度下公民是否具备相应心理取向的一种测度,也是衡量民主制度的重要指标。西方学者认为,通过态度与行为理论的推演,得出政治效能感不仅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因子,也导致人们探究其在民主制度下的运作机理以及在公民政治文化中的显著作用。本文坚持从政治学、社会学理论角度考察事物发展方向,主张深入实地调研,形成问题意识,倡导理论逻辑的起点要与经验过程相一致。对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更是要立足于客观实际,并要坚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此,特选择以沿海地区轻工业发达并且新生代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福建晋江市作为典型个案,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及政治参与状况作实证研究,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分析,得出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整体偏低,尤其外在政治效能感较为明显,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政治能力信心不足,同时政治系统对个体影响的认可度偏低。通过探讨政治效能感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各实现路径的影响,表明提升政治效能感维度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促进政治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存量对其政治参与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最后得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应从个体的政治能力感和政治系统的回应性两方面作针对性的路径思考。
其他文献
为逝者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如遗体告别、公祭、追悼大会等,既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对于领导人而言,参加某些悼念活动,作为一种政治姿态,还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虽然以唁电、送花圈等各种形式悼念国内外、党内外各界人士非常多,但他参加的悼念活动是比较少的,因而愈加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依据所收集的资料,对这些活动作一简单归纳,供读者和研究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