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程序的二次开发及其在隔震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地震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也逐渐被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一叠层橡胶垫隔震框架结构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具体工作如下:1.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发展历史,计算方法及基础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地概括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本文重点研究工作。2.LS-DYNA软件采用粘性边界(Viscous Boundary)模拟无限域的影响,由于粘性边界是一种精度较低的人工边界,本文在总结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LS-DYNA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在LS-DYNA中粘性人工边界上添加弹簧的方法,将粘性边界改进为精度较高的粘-弹性人工边界,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使之可以进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并通过半空间和全空间的波源、散射问题算例对改进后程序的精度进行了验证。3.以云南省抗震中心综合楼为例,分别建立固定基础的隔震、非隔震模型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隔震、非隔震模型,采用二次开发后的程序对这栋7层框架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结构动力分析,比较了固定基础的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响应以及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影响。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今后进一步需要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框架结构中普通钢支撑受压发生屈曲的问题,相关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不会屈曲的支撑构件,称为抑制屈曲支撑。但是,由于其自重较大、加工制作不方便等缺点,限制了
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使用功能改变等原因,使得结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这就需对其进行加固。加固的目的就是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满足可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水工结构中的重要坝型之一,也是被世界公认的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的坝型,因其具有的众多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在近30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较广,并逐渐成为有较强
瑞雷波是一种由横波和纵波干涉产生的次生波。高频瑞雷波波长短,只能穿透地表附近很浅的地层;低频瑞雷波波长很长,能穿透较厚的地层。如果能得到从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传播速度,再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和对单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许多工程在单体建筑间采用连接体相连接,形成连体结构。连接体结构往往被设计成空中连廊。往往由于跨度较
学位
自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理论发展以来,己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利用共同作用分析理论可以提高和改善基础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
本文对现有微细结构测试系统和微细结构分析软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自动三维跟踪光学测试系统的研制和调试工作。运用改进后的微细结构测试系统进
钢结构的应用和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技术上日趋成熟。但钢结构住宅的大量推广应用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从技术角度讲,如何使钢结构适应住宅建筑的特点,满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裂隙岩体的渗流状态对工程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裂隙岩体中相互影响的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建立了能真实反映裂隙岩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