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室模拟相应环境,对健康大鼠进行的刺激,即采用高脂饮食及烟熏法复制大鼠痰浊蕴肺证模型,并以相关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医理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实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以下6组:空白对照组2组、模型组4组。将6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应的条件下,分别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刺激。造膜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尤其注意口鼻分泌物,咳嗽,气喘等特异性症状。并于第1天、第15天,第29天,第34天采集标本,观测其血脂、血流变、气管及肺组织病理、MUC(5AC)、氧化应激因子、酚红排痰试验等相应指标的变化。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结果:从生理表现上模型组大鼠可听见显著的气道痰鸣音,并有咳嗽,气喘,逆毛,体毛干枯无光泽,拱背蜷睡,少动,反应迟钝,大便稀等症状。组织形态学可见模型组大鼠气管、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部分剥脱,杯状细胞增生,分泌旺盛,肺组织炎性渗出、增生较为明显;免疫组化示模型大鼠MUCSAC分泌量高于正常组;酚红排痰实验可观察到模型组大鼠酚红排泄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及血流变学示模型组大鼠增高明显。结论:以病理、免疫组化、酚红试验等多项实验指标证实了本实验造膜的成功。并通过大鼠的生理变化及血脂、血流变学的改变进一步揭示了脾肺的相关性。通过本实验的造膜反向推理也进一步验证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中医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