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研究——以吉林省朝鲜族聚居区与散居区初中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当今急剧变革的社会及现代文明发展强烈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消亡和继承的两难困境。只有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当代学校教育中,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才能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经济步入一体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怎样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怎样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怎样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等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和“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等理论为研究依据,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吉林省朝鲜族聚居地区和散居地区的朝鲜族初中为调查对象,介绍了朝鲜族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分析了朝鲜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并由此提出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朝鲜族初中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存在以下问题:  ⑴散居地区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态度不够积极,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上存在偏差。  ⑵朝鲜族初中生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低。  ⑶部分教师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热情不高。  ⑷散居区学校开展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较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⑴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⑵增强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发挥相关科目教师优势,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同时要做好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  ⑶加强散居地区学校的重视,倚重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要迎合学生兴趣,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同聚居地区的交流。  ⑷发挥学校、社会、家庭集合作用,形成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多种渠道。
其他文献
分科课程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而综合课程强调学科间的相关性和内在统一性。无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在新一轮的
水氢冷汽轮发电机大修后振动变大,使出线盒振坏造成漏氢而被迫停机,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振动变大的原因是大修后,人们采用传统的方法,通过增、减发电机底脚中阶梯垫片的厚度
广东罗定电厂1号机组DEH调速系统在冲转过程中多次出现因为EH油压低导致汽轮机跳闸。根据故障现象排查出发生故障的几个可能原因,如:系统存在泄漏、泵故障、运行方式不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