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和愈发紧张人地关系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近年来土地管理者和学者们日益重视区域的低碳发展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以寻求土地低碳和土地集约利用脱钩发展的理想状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重,社会公众对建设“绿色低碳、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模式的愿景愈发强烈。因此,在如今全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土地的利用方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愿景相适应,也是影响福建省未来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促进研究区土地结构优化和低碳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度的内涵和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在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和交通发展现状后,使用碳排放系数法分别对2009、2012和2015年福建省各地市的净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DPSIR模型框架,构建凸显以交通要素为主要驱动力因素的、且既包含低碳发展指标又能反映集约利用内涵的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五个维度20个指标进行分类标准化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各维度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目标值法—专家咨询法—经验借鉴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理想值,以计算各时期各区域的指标实现度。而后,使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福建省各地市2009、2012和2015年的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系统分别论述各时期各地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指导,将各地市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归纳为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提升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