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西部窑洞民居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井陉县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建筑凝聚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是地域文化的代表。窑洞民居属于典型的乡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中国优秀的民居形式。目前对于中国窑洞民居的研究多集中于甘肃、豫西、陕西、山西等地,其他地区对窑洞民居研究较少。石家庄西部地处山区,现存大量窑洞民居。本文梳理了关于窑洞民居的理论研究,并对石家庄西部窑洞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提出适用于当地窑洞民居保护与更新策略。  通过对现有窑洞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窑洞民居更新实例研究,了解窑洞民居保护更新的目的和意义,总结现有窑洞民居研究的局限性。通过对石家庄的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该地区窑洞民居平面布局、院落形态、所用材料,得出石家庄西部地区典型窑洞模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发现窑洞民居存在室内湿热环境较差、室内功能分区混乱及建筑结构损坏等问题。本文借鉴陕北、豫西地区新建窑洞民居的设计理念和成功案例,针对石家庄西部地区既有窑洞民居湿热环境差、结构损坏等方面提出保护措施;并对新建窑洞民居提出更新选型。通过软件模拟窑洞民居冬季热负荷与全年建筑内部舒适度,优化窑洞民居室内湿热环境,使窑洞民居满足现代居民生活需求。对比改造前与改造后的数据,发现改造后的窑洞民居室内物理环境优于改造前。改造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本文研究,为窑洞民居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由于环境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备受关注。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外墙保温的技术构造研究就倍显重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空间,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在城市新区,以汽车为主导的快速交通
学位
本文隶属于“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同时也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农民的耕作出行距离或时间即耕作半径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耕作出行利益产生了影响。那么如
我国高速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应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城市空间在功能与结构、形态与规模上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这些历史性的变化包含着正反两面的效果:前者带来城市基础设施
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当地铁站点植入老城区一个个不同居住形态的片区时,当新区即将规划出新的地铁站点时,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居住型地铁站点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以及人们出行时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性住宅的建设量日益增大。同时,自然环境已不堪重负,能源紧缺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