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临床病情及影像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TNF-α在ACVD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95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脑出血(20例)、脑梗塞(60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5例),并设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血清对照组(20例)及脑脊液对照组(10例)。于发病后第1d、3d、7d、14d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SAH者经腰穿术取脑脊液,将标本保存在-80℃待测。观察脑梗塞组TNF-α的变化与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情恶化的关系;对SAH患者比较血清和脑脊液TNF-α水平的差异;而且比较三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值的动态差异。用芬兰Labsystems Dragon公司的Wellscan MK3型自动分析酶标仪测定血清和脑脊液的TNF-α含量。用SPSS和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Excel2000作图。结果:(1)三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动态变化存在差异,脑出血和脑梗塞组的峰值时间为发病后第三天,而SAH组为第一天。(2)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相关。(3)SAH组于发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病后第ld、3d、7d脑脊液TNF一。值高于血清,14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与血清值无差异。结论:(l)脑梗塞患者血清INF一a的动态观察,可为临床预测梗塞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提供依据。(2)发病早期的脑梗塞患者若CT未能显示病灶时,血清TNF一Q的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TNF一Q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进一步提示脑内神经组织可产生下NF一Q。脑脊液中TNF一Q的持续明显升高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关。(4) TNF一a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早期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