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演进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引起国际产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伴随全球产业竞争力格局的剧烈变动,世界各国产业演进呈现出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的显著趋势,以持续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演进趋势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阻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与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维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协调联动关系?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四个维度不协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依据产业演进四个维度的规律、特征和效应与产业协调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契合产业需求的发展特色?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上述问题,根据产业演进四个维度的规律、特征与效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发展方式、功能、竞争力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的规律与特征,构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在横向维度上,从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维度出发,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在纵向维度上,以“高等职业院校—企业”、“高职教育专业—产业演进效应”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业发展需求”三组协调关系作为贯穿整个研究的三条主线。首先,明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的四维协调联动关系。其次,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四个维度不协调的具体表现。最后,阐释和剖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与机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产业融合、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与产业转移、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分别存在着协调联动关系。在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维度下,分别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发展方式、服务产业的功能、竞争力进行调整,能够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针对上述分析和结论,提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要基于产业集群变革自身结构。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多元主体结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形成集群化专业结构;构建以基地为主体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空间结构。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式。把握校企一体化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夯实校企一体化的基础;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校企一体化的核心要素。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国际产业转移,调适自身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培育服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功能,打造专业的绿色服务功能,构建“院校-企业-园区-城市”四维联动的服务国际服务外包的功能模式。第四,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产业竞争力为导向提升自身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参与知识战略联盟,支撑企业战略转型;以专业对接产业链,促进相关和互补性产业发展;培育创造高级生产要素的有效机制;施行需求驱动发展模式四项措施,最终在产业竞争力导向下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的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程度对于当地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具有倒U型影响
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积累的相关IT资源,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空间地理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建立宝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
期刊
胡玉明,经济学(会计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9月,他考入厦门大学,1986年、1989年和1995年,相继在厦门大学获得经济学(金融学)学士、经济学(会计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