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防蓝光眼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视力、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影响。 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光凝患者31人31眼纳入研究组。患者年龄45-65岁(平均54.23岁),糖尿病病史2-20年(平均9.29年),入组时BCVA均不低于4.7(平均4.9)。研究眼均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3-4次完成),激光设备采用科医人公司的532 nm半导体激光器。选取正常人11人11眼为对照组,年龄45-65岁(平均54.64岁),入组时BCVA均不低于5.0(平均5.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眼科常规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常规检查、眼底检查(眼底彩照+OCT)。确定符合入组标准后,再检查两组患者戴防蓝光眼镜前的BCVA、CS和戴防蓝光眼镜后的BCVA、CS。CS均在最佳矫正视力下检查,采用美国Vector Vision公司CSV-1000E检测仪。分别比较戴防蓝光眼镜前两组患者的视力、CS和研究组戴防蓝光眼镜前后的视力、CS,以及对照组戴防蓝光眼镜前后的视力、CS。防蓝光眼镜采用德国制造的哈啰防蓝光眼镜,它是一种平光眼镜,镜片材质是聚碳酸酯,能阻止97%高能短波蓝光进入人眼。本研究中CS值均转换为对数值进行统计。 结果:DR患者PRP治疗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2; p<0.05);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2.233,3.438,4.518; p<0.05)。戴防蓝光眼镜后,研究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戴镜前有所提高(t1=3.811; p<0.05),对照组戴镜后视力也得到改善(t2=2.42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戴镜后视力增加幅度(9.02‰)较研究组(6.26‰)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3;p=0.847)。在对比敏感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戴镜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有提高(5.5%,5.1%,13.5%,38.3%),但仅在3c/d、6 c/d、18 c/d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126,2.158; p<0.05)。对照组戴镜后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戴镜前均无明显变化(t=-1.338,0.640,0.341,0.351; p>0.05)。研究组患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增幅(5.5%,5.1%,13.5%,38.3%)高于对照组(-4.0%,1.4%,0.8%,2.0%),但幅度差异仅在3c/d处有统计学意义(Z=2.302;p=0.021)。两组患者戴防蓝光眼镜后,研究组在3c/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 p=0.734),在6、18、18c/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在12、18c/d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2.323, p<0.05)。 结论:戴防蓝光眼镜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患眼的视力得到改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也明显提高,其中在高频区最为显著。提示防蓝光眼镜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凝术后的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