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绒是由山羊皮肤的次级毛囊生长发育而来。次级毛囊呈季节周期性生长,包括休止期、生长期、退行期。本论文旨在研究次级毛囊周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调控的micro RNAs的分子特征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首先,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在绒山羊次级毛囊三个生长时期表达的micro RNAs;其次,对高表达的mi RNA进行了定量和组织定位分析;最后,我们着重研究了mi R-143对次级毛囊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579个表达的mi RNAs,其中418个为山羊中已知mi RNAs,161个为新的mi RNA候选基因。(2)q RT-PCR结果显示,mi RNAs在表皮和毛囊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mi RNA-143在初级或者次级毛囊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表皮,而mi R-92b和mi R-203在表皮组织中表达更高一些。原位杂交定位结果显示mi R-203定位在毛乳头上部的毛母质细胞(matrix)和毛干位置,在毛干部位表达量高于毛母质细胞。(3)测序结果显示mi RNA-143在次级毛囊中高表达,并且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在生长期早期,mi R-143表达较低,随后表达量升高。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 R-143在毛母质细胞中表达量高,毛干部位表达量略低,表明mi R-143可能在毛母质细胞发育分化成其他细胞群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4)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 R-143所有可能的靶基因,并确定ITGA6为mi R-143在次级毛囊调控过程中的潜在靶基因之一。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ITGA6在隆突部高表达,而mi RNA-143此部位相对表达较低,在mi RNA-143高表达的毛母质细胞部位,ITGA6表达很微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潜在负调控的关系。(5)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揭示mi R-143和ITGA6具有靶向作用关系。结果显示mi R-143作用于ITGA6的3’UTR的靶位点,可能抑制基因ITGA6的翻译,从而调控次级毛囊由退行期向休止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