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小说的叙事障碍——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凡的世界》越往后叙述中的议论取向越加明显,作品中的“问题”和“意义”也更加密集,这给作品带来了叙述态度和文本结构、质地上的双重紧张,也使读者感到艰涩不安。这种局面是由作品中成长叙事压制底层叙事造成的。在路遥的全部创作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在叙事压制的背后,潜藏着路遥自己试图超越生存窘境的渴望。小说侧重主观性的创作路数体现出作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他对自我奋斗的关切。对于文学,他强调的是要“知恩图报”。可以说,他首先是自我奋斗者,然后才是小说家。出于个人奋斗的需要,路遥在作品中刻意规避迷茫和疲惫感,执着于营造“强者”、“成长”的故事,以抚慰并掩饰他的伤感和绝望,增强奋斗的勇气和信念,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廓清了各种可能的和已有的障碍与羁绊,最终为个人奋斗建构起了一个“坚实”的合法性证明和关于理想前景的预设。  文章除了绪论和结语,一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分两节,第一节略述路遥的生平和创作简介。第二节谈论文的着眼点和写作思路。第一章分两节描述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令人不快的紧张”。第一节论述作为叙事态度的“紧张”。第二节论述作为文本结构、质地的“紧张”。第二章分两节论述路遥小说中叙事的压制。第一节论述《平凡的世界》中叙事压制的情况。第二节论述路遥其他小说中叙事压制的情况。第三章是创作主体探微,这一章分三节。第一节讨论路遥小说中叙事压制的心理因由。第二节讨论路遥通过小说创作体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第三节讨论路遥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是全文的小结,论述路遥的个人奋斗者和小说家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刘慈欣是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至今已发表长短篇小说40余篇,更是凭借《三体》一书获得第73届“雨果奖”。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坛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既有
莫迪亚诺是20世纪末的文学流派“新寓言派”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在创作方法上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同,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在创作方法上,莫迪亚诺继承了新小说派
约翰·多恩是英国十七世纪玄学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在十七世纪影响巨大,但此后一直被忽视,直到十九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才重新被重视。多恩的独创性来自于他对人类欲望的深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