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比较

来源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健康诊断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课题。探寻结构损伤的信息,利用该信息并通过一些识别方法对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进行判定是结构健康诊断的基本程序。本文主要进行以下的研究工作:利用基于环境激励的两种频域模态识别方法和四种时域模态识别方法对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损伤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坐标模态保证标准和模态柔度差来判定结构损伤的位置。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层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改变损伤部位的弹性模量来模拟结构损伤情况,并对结构完好状态和三种损伤状态进行模态分析(频率和振型),同时进行白噪声下时程响应分析。2.利用从结构各测点获得的加速度响应,进而利用峰值法和频域分解法对各种状态下的模态进行识别,通过识别结果判定结构损伤。3.利用从结构各测点获得的位移响应,并且利用时间序列法和随机子空间法对各种状态下的模态进行识别,通过识别结果判定结构损伤。4.利用随机减量法获得结构各测点的自由振动响应,进而利用最小二乘复指数法对各种状态下的模态进行识别,通过识别结果判定结构损伤。5.利用NExT法来得到结构各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互相关函数,将其代替结构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而利用ITD法对各种状态下的模态进行识别,通过识别结果判定结构损伤。6.利用坐标模态保证标准和模态柔度差两种损伤指标来判定结构损伤的位置。7.比较环境激励下六种方法识别效果以及两种损伤指标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碎屑岩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项目为依托,在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
“高性能混凝土”(HPC)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在第一次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上首先提出,它的最初定义为具有所要
对带缺口或类似缺口的构件,由于应力集中或应变集中,其疲劳寿命或强度往往控制着结构的疲劳寿命或强度,对其进行疲劳研究是结构疲劳分析十分重要的一环。已有许多学者对缺口
偏心支撑钢框架强度高、延性好,是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一种有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单调荷载作用或把耗能梁段从框架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构件进行循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构件处于某单一受力状态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构件都处于复合受力状态。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许多结构都处于弯剪拉(压)扭复合受力状态,其破坏较难分析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震工程领域,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计算模型分析以及各种试验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条
近年来,我国为了拉动内需,粮食行业建了几百亿斤的粮库,使仓储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新仓型相继出现。大直径浅圆仓就是近年来我国引进并建造的一种新仓型,但其仓壁压力的计
现代木结构的引进及“节能环保”理念的倡导,使得胶合木的应用日趋广泛。为了保证木结构桥梁与建筑的承载力及耐久性,首先应保证木结构构件的质量。锯材的选取是决定胶合木构
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着非饱和的残积土,在这些地区修路开挖山体形成的高陡路堑边坡常常地下水位很深,地下水位以上是很厚的非饱和土层,如果受到了持续的降雨入渗影响,非饱和土的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较深厚的海相、滨海相淤泥和淤泥质软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地基稳定性差。软土路基的变形除了竖向沉降变形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