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向水域环境中输送过量的营养物质,一些河口沿海水域同时出现酸化和缺氧现象。在自然生态环境当中,白天夜晚动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使得海水中p H和溶氧可能会发生波动,呈现一定的昼夜循环模式,并且两者呈现高度相似的模式,相较于持续的缺氧和酸化对海洋动物的影响,更加符合自然环境状态的节律性因素对海洋双壳类动物的影响尚未进行全面研究。1. 因此,为了研究海水昼夜节律的酸化和缺氧对海洋双壳类动物早期发育的影响,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暴露于七种实验处理,两个溶解氧(DO)水平(2mg/L为缺氧;8mg/L为正常溶解氧)、两个p H处理(7.3为酸性海水条件;8.1为环境p H)以及p H值波动(8.1~7.3)、DO波动(8~2mg/L)、p H值和DO联合波动(p H:8.1~7.3和DO:8~2mg/L)三种处理,然后进行温差流水刺激催产。后代暴露持续4天研究并记录受精卵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低p H及其与低DO的复合胁迫显著的降低了厚壳贻贝的受精率、卵裂率、D型幼虫的壳长和壳高;昼夜节律性的低p H显著与低DO的复合胁迫显著的降低了厚壳贻贝的卵裂率、D型幼虫的壳长和壳高;低DO和昼夜节律的低DO显著的降低了卵裂率,但对受精率和畸变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酸化与缺氧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短期暴露实验显示,昼夜节律及持续的酸化和缺氧阻碍厚壳贻贝的早期发育。2. 为了研究昼夜节律的海水酸化和缺氧对海洋双壳类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暴露于七种实验处理,两个溶解氧(DO)水平(2mg/L为缺氧;8mg/L为正常溶解氧)、两个p H处理(7.3为酸性海水条件;8.1为环境p H)以及p H值波动(8.1~7.3)、DO波动(8~2mg/L)、p H值和DO联合波动(p H:8.1~7.3和DO:8~2mg/L)三种处理时间为三周。实验结果表明,持续酸化和缺氧显著降低贻贝的胞外p H值(p He),显著提高贻贝血淋巴的HCO3-、p CO2、钙离子浓度、渗透压和标准代谢率(SMR)。昼夜节律的缺氧和酸化的同样显著降低了p He、显著提高了SMR,但是对p CO2、HCO3-、钙离子浓度和渗透压无显著影响。缺氧和酸化的复合胁迫均对各项生理参数有显著的影响,且组内之间差异显著。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酸化与缺氧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贻贝对海水昼夜节律的酸化和缺氧的抵抗力强于持续胁迫。总之,持续和间歇胁迫对贻贝的血淋巴的稳态产生负面影响。3. 为了研究短期暴露于缺氧和酸化及其节律性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能量收支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厚壳贻贝M.coruscus暴露于七种实验处理,两个溶解氧(DO)水平(2mg/L为缺氧;8mg/L为正常溶解氧)、两个p H处理(7.3为酸性海水条件;8.1为环境p H)以及p H值波动(8.1~7.3)、DO波动(8~2mg/L)、p H值和DO联合波动(p H:8.1~7.3和DO:8~2mg/L)三种处理时间为三周。实验结果发现,持续酸化和缺氧显著降低厚壳贻贝的清除率、吸收率、排氨率、生长净能和状态指数,而厚壳贻贝的呼吸耗氧率和O:N显著的提高。昼夜节律的缺氧和酸化的同样显著降低厚壳贻贝的清除率、吸收率、排氨率、生长净能和状态指数,显著的提高了厚壳贻贝的呼吸耗氧率和O:N。在实验过程中组内之间差异显著,且观察到酸化与缺氧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因此,昼夜节律和持续的酸化和缺氧环境使贻贝生长净能和状态指数显著降低,威胁贻贝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发展,导致渔业和水产养殖贻贝的产量和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