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402771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地空间物理是以科学数据为核心的学科,该学科的科学发现与预报保障等业务均依赖于对科学数据的处理、共享与计算分析。除了具有海量、多源、异构的大数据特征外,日地空间物理数据资源还具有空间圈层分布、多时空分辨率等明显的时空特征,且根据面向的问题不同使用多种不同的时空坐标系。此外,时空特征还是日地空间物理的研究目标,精细结构识别、耦合关系研究、时空关联与演化分析等数据时空特征分析研究日益突出。学科内现有数据资源通常采用基于语义的数据组织方式而忽略了数据间广泛存在的时空关系,因此数据组织和计算应用分别由独立系统完成,难以实现数据组织与应用的无缝连接。本文提出了时空数据组织、存储与计算一体化的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分析了框架的基本构成以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并针对框架中的时空数据组织模型和时空计算算子开展具体分析,通过时空数据组织模型支持日地空间物理数据的时空离散化组织、分布式存储,利用时空计算算子提供科学数据的时空查询、度量计算以及拓扑关系计算等基础性时空计算,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构建了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的原型系统从而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论文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工作:1.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概念分析与设计。本文在分析了日地空间物理数据时空特征与现有的空间和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的设计目标、基本概念以及组成结构,将框架划分为时空数据组织模型和时空计算算子,明确了组织模型的设计原则、研究基础和路线,同时简要总结了框架支持的时空计算算子类型。2.HTM-ST时空数据组织模型设计。针对日地空间物理数据圈层结构、多时空分辨率的时空特征,本文在HTM网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时间等长剖分扩展从而构建了HTM-ST模型的时空剖分方案,并设计、比较了模型中网格单元的耦合编码和非耦合编码方案,同时结合耦合编码和日地空间物理数据语义特征设计了符合HBase数据库RowKey存储规则的日地空间物理数据时空存储方案。3.基于HTM-ST数据模型的时空计算算子设计。在HTM-ST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时空计算算子,以实现日地空间可计算时空框架对上层数据服务应用的基础计算支持。本文研究了时空数据查询、空间度量计算与时空拓扑关系计算3类常用计算算子。4.原型系统构建与关键技术验证。基于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与现有日地空间物理数据资源设计并实现了可计算时空框架原型系统,重点实现了HTM-ST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计算算子并在其之上构建了数据服务应用,分别从数据模型、数据查询以及基于地方时的全球数据插值等方面对框架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组合网络理论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互联网络研究的重要工具。而作为组合网络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添加边问题,在互联网络的实际应用中更是发挥着重大
IP网络中的多媒体应用需要一种动态的,灵活的QoS管理机制来满足多媒体通信实时和同步的特性.QoS管理的主要功能有:QoS协商,应用的准入控制,资源的分配,QoS监视和QoS调整.准入
现今在信息时代,人们在网络世界里想要摆脱线缆的束缚,于是出现了无线通信网络。而近几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正发展成为热点。无线局域网可以让笔记
随着电信网络和Internet的不断融合,电信业务的发展面临着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业务独立于网络接入、业务同承载和控制分离以及不同种类网络业务的融合成为电信业务
中国近年来开始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过采用EDA技术,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集成电路版图或印刷电路板版图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是发展
近十年来,网格成为计算机研究领域的热点.世界各国为首纷纷不惜出重金开展网格技术的研究.在美国,以Ian Foster领衔的Argonne国家实验室走在了网格研究的最前沿.而IBM、Sun等
BGS+系统(批量工艺卡系统补充开发系统)是对原来运行在主机系统上的工艺卡管理系统的改造。它采取B/S模式,运用J2EE技术为工艺卡数据的管理构建了一个网络信息平台。本文详细介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自动化的一项重要的计算机技术。然而,随着Internet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要求,主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昂贵而特制的并行超级计算机向工作站网络转换的趋势越来越强.为了将地理上分布、异构、自治的各种工作站、PC机和专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