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贵州省第三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排名全国第八,产量居第十一位,是部分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茶叶产业化是贵州茶叶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交易成本学说、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学说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知识介绍了茶叶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了贵州茶叶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包括产量、播种面积、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产业链和流通市场建设等方面内容,随后运用对比分析法阐述了贵州茶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贵州茶叶产业化的优势表现在: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自然品质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茶文化和品牌优势以及政府重视等。茶叶的内在品质,主要看氨基酸含量和水沁出物含量两项指标。贵州茶氨基酸含量为3%-5%,而江浙茶高者仅3%;贵州茶水沁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而江浙茶仅为30%左右。贵州茶叶产业化的劣势体现在:产供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交易成本高、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基地建设不具规模,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和营销不力等。贵州茶园的亩产值一般仅在1500-2000元之间,最高的也只有2500-3000元,与江浙茶园亩产值普遍在3000元以上、高者达到5000至6000元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贵州曾是国内优质茶产区,最多时每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远销欧、非等地。如今,贵州却沦为了初级茶叶原料供应地,其根本原因是茶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及扩张。同时,以案例分析方法对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实践进行了深入阐述。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