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源的人才思想既是其政治思想体系的独特反映,更是其应对内忧外患的现实困境所提出的思想方案。晚清时期的政治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魏源个人之思想历程,构成了魏源人才思想发展的客观历史背景。魏源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养育、影响和熏陶的民族爱国主义者。伴随着封建帝国日趋没落、西方列强顺势崛起、汉宋之学横行学界,魏源努力摒除闭关锁国的顽固保守主义者之陈词陋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容人乃大的文化自信,别开生面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伟大论断,他以注重事功的思想原则鼓动现实巨变。这些都是魏源的人才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魏源的人才思想主要鲜明地表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谦虚造就人才。“魏源认为,之所以有天分的人最终未能成德成才,皆是由于其自大。”,唯有谦虚能使人成才。同时魏源还深刻地提出,要想成才必须要善于改正自身缺点,努力向他人学习,自觉知过改过。第二,实践锻造人才。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说明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应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有努力钻研才能出神入化,察取中道以成就超凡才能。魏源还认为勤奋能造就人才,人不仅要勤于实践,更要修身克己;不仅要勤奋,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竞争激励人才。魏源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非多难,豪杰不豪杰”的观点,这说明只有激烈竞争的环境才能造就人才、只有在竞争比较中才能辨别人才,在竞争比较中能识别能臣、才臣。第四,事功彰显人才。魏源认为“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以功利性之“富强”作为锻造人才之目的,方能成就大事业。他提出“王道无近功,荒谬之也”,因而人才应“识兵、农、礼、乐、工”、有真才实学。在人才的使用原则上,魏源强调“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扬长避短,用其所学”、“注重事功”、“量才叙用”的原则。魏源的人才思想极具创新性,他创造性地将人才内涵由“三不朽”扩充为“四不朽”,肯定情感对造就人才的积极作用,认为人才“重于财、重于法”;魏源的人才思想也极具时代性,他强调人才的经世致用特征,应能抵御外敌的侵略,认为人才制度的实施比制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