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连市某三甲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情况,结合医联体常规工作开展情况、医疗机构相关运行数据以及医联体内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更好地制定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医联体的工作模式与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剖析,为本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回顾,在医院管理专家评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牵头医院1家、紧密层成员单位7家,随机抽取医联体内医务人员进行医联体满意度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法,针对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牵头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成员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设计不同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统计分析法,针对收集的医联体常规工作开展情况和医疗机构运行数据,通过构建Excel数据库进行分析。问卷结果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务人员基本人口学特征和认知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不同类型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的各种因素。结果:(1)2017年至2019年医联体常规工作开展成效。(1)多点执业:医联体内参与多点执业的科室数量共计48个,专家人数共计177人,出诊次数共达2103人次;(2)人才培养:成员单位进行短期轮训人数共计227人,长期进修人数共计218人;牵头医院举办学术会议共计113次,参与人数共计2164人,举办“三个一”活动共计71次,参与人数共计2900人;(3)专科共建:截至2019年,与5个成员单位成立“一院一科”联盟,在区域内联合20多家医院建成12个专科联盟;(4)远程医疗:2017年至2019年共完成远程诊断127158例;(5)双向转诊: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共计28024人,医联体内下转患者共计11354人。(6)标准化建设:联盟共组织标准化系列督导巡检活动91次,组织开展相关会议及学术沙龙54场次。(7)健康小屋:16名专家共计开展健康咨询及科普讲座401场次。(2)2017年2019年医院运行情况。牵头医院的门急诊人次2018年同比增长8.86%,2019年同比增长7.77%;住院人数2018年同比增长4.27%,2019年同比增长5.11%;手术例数2018年同比增长6.1%,2019年同比增长6.8%;四级手术占比2019年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病床周转率从2017年的48.9%上升到2019年的53.2%;平均住院日从2017年的8.7天下降到2019年8.1天;2017年至2019年门诊次均费用均保持在326元左右;住院次均费用2018年同比增长4.24%,2019年同比增长4.3%。成员单位的门急诊人次2018年同比增长6.1%,2019年同比增长6.07%;出院人数2018年同比增长6.07%,2019同比下降2.47%;手术例数2018年同比增长3.55%,2019年同比下降2.11%;实际开放总床日数2018年同比增长3.91%,2019年同比增长0.75%;病床周转率从2017年的97.47%下降至2019年90.76%;平均住院日从2017年的8.7天下降至2019年的8.35天;2017年至2019年门诊次均费用均保持在287元左右;住院次均费用2018年同比增长0.46%,2019年同比增长7.56%。(3)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医务人员对医联体非常了解的比例仅为14.9%,51.7%的医务人员表示了解部分,23.6%的医务人员只是听过医联体,9.8%的医务人员表示完全没有听过医联体。医务人员对人才培养模式(81.2%)和标准化建设模式(78.3%)的认可程度较高,对双向转诊模式(61.2%)的认可程度较低。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3.49±0.71)分,即一般满意程度。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医院类别、性别、职称、对医联体的了解程度(P<0.05)。其中,牵头单位的满意度高于成员单位(P=0.029),女性的满意度高于男性(P<0.001),初级职称的满意度高于中级职称(P=0.016)和高级职称(P=0.003),对医联体的了解程度越高(P=0.002),满意度也越高。(4)关键人物访谈结果相关访谈人员认为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对基层诊疗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下沉,牵头医院回归疑难重症诊疗主线。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双向转诊不畅通、绩效考核问题、医联体建设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强化基层服务能力。结论:A医院医联体自成立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基层专科诊疗能力得到提升,牵头医院着力解决疑难重症,成员单位运行效率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利益机制不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医联体内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医联体宣传不到位,成员单位满意度较低的问题。下一步建设中要完善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作用,平衡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促进协同共生。同时,要加快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医联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积极拓宽医联体宣传渠道,提高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