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功能价值演变的研究

来源 :南京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w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功能价值,在不同的时期,武术的多种功能价值是并存的。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武术不停地发展变化着,表现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功能价值。武术的功能价值是武术存在、继承、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武术理论体系得以构建的支柱,对武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深入到国人的生活世界,成为国人心中不可或缺的、血脉相连的一部分。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运动60多年发展中,武术的功能价值演变的一些特征得出一些结论,通过研究发现:(1)在1949-1965年期间,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武术竞赛和规则形成,武术成为真正的体育运动,其体育属性特点充分展示,武术为政治服务,其健身、政治、竞赛表演功能价值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2)在1966-1976年期间,武术主要表现在外交需要的表演功能价值,及政治需要的健身功能价值等,其他的功能价值受社会背景的影响表现不明显。(3)在1977-1990年期间,武术的健身、竞技功能价值飞速发展,其经济价值也逐步体现。(4)在1991到2000年期间,武术的经济、竞技功能价值发展较快,其他的如武术的健身、表演、文化等功能价值都有所体现。(5)2001年至今,随着国家武术推广战略的实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武术的文化传播功能价值异军突起,文化教育功能价值显著,竞技、表演、经济、健身功能价值也齐头并进。武术的功能价值演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由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向满足心理需求层次发展,由生理或心理的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对武术功能价值的演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武术功能价值取向的方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功能价值相继占据主题地位。
其他文献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丘濬包含“养民”内涵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本精神与浓郁的人文色彩,他的“一道德”主张是应对社会变迁的救时良策,他关于学校教育的思考切实且具有方法论意义。丘濬教育理念是15
期刊
发轫于美国的社区学院自上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其办学理念及模式便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各地纷纷建立社区学院。然而,在看似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已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