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IIs,BMSCs)移植治疗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鼠后,在不同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分析B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修复受损神经功能的可能抗炎机制。 方法 取幼年雄性SD大鼠骨髓腔细胞,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和细胞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得到BMSCs,传至第4代,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取成年雄性SD大鼠,用Longa线栓法制造MCAO模型。参考Bederson JB评分法测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筛选入组MCAO模型鼠;TTC染色法显示脑组织梗死范围,剔除TTC(-)或有出血的大鼠样本。 取造模成功的MCAO模型鼠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MCAO模型组(n=16),即建立MCAO模型后注射1ml生理盐水;B组/实验组(n=16),即建立MCAO模型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法移植1ml2×l09/L BMSCs;A、B组各分为处理后1d、3d、7d、14d时间点亚组(n=4)。取正常大鼠设C组/空白组(n=4),不予任何干预。各亚组行心脏取血,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生理盐水灌注取脑,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 结果 1.成功培养得到BMSCs。镜下细胞形态:原代BMSCs呈圆形或类圆形,贴壁数量少;经过纯化、扩增,贴壁细胞增多,呈长梭形,集落样生长,局部呈漩涡状;至P7代,细胞逐渐老化,以扁平细胞为主。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CD54(+)、CD34(-),符合BMSC免疫表型特点。BMSCs诱导为成骨细胞见细小颗粒于培养液;诱导为脂肪细胞见红色脂滴于胞浆;诱导为神经干细胞见棕色颗粒于胞浆。 2.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1天实验组评分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3天、7天、14天实验组较模型组均有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单位:ng/L):1天、3天、7天、14天各亚组:IL-1β浓度为模型组27.0±0.35、29.2±0.60、25.2±0.65、22.8±0.66,实验组25.2±0.31、26.8±0.56、20.8±0.39、19.2±0.94,空白组10.9±0.54;TNF-α浓度为模型组231±1.46、225±4.98、216±4.16、198±4.61,实验组189±2.85、178±3.17、166±5.27、157±6.03,空白组146±6.86;模型组较空白组均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均减少(P<0.05),但较空白组仍增多(P<0.05)。模型组及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表达1天增多,3天达高峰,7天下降,14天持续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TNF-α表达1天增多达高峰,3天下降,7天、14天缓慢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灰度值):1天、3天、7天、14天各亚组:IL-1β为模型组5502±108.9、6267±160.5、4425±158.1、3352±187.1,实验组4217±143.7、4706±111.8、3235±150.7、2307±120.7,空白组1874±70.7;TNF-α为模型组7801±148.9、6296±170.7、5399±240.9、3458±180.2;实验组6468±180.9、5789±119.7、4647±207.3、2828±152.6,空白组2215±159.5;模型组较空白组均增高(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较空白组增高(P<0.05)。模型组及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表达1天增高,3天达高峰,7天下降,14天持续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TNF-α表达1天增高达高峰,3天下降,7天、14天缓慢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中IL-1β、TNF-α表达增加,其神经损伤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降低MCAO模型鼠IL-1β、TNF-α的表达,其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BMSC下调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