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利用廉价动物蛋白原料(鸡肉粉、羽毛粉及血粉,以下分别简称PBM、FEM及BM)替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配合饲料中鱼粉(以下简称FM)的研究结果。研究包括两部分:(1)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CP: 530 g Kg-1和CP:490gKg-1)下利用PBM、FEM及BM组成的混合蛋白(PBM: FEM:BM=7:2:1)替代点带石斑鱼饲料中的FM;(2)在CP:490 g Kg-1饲料蛋白水平下,比较利用混合蛋白与宠物级鸡肉粉(以下简称P-PBM)替代点带石斑鱼饲料中FM。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1.实验(1)中,根据2×4的实验设计,设2个饲料蛋白水平(530 g Kg-1和490 g Kg-1粗蛋白,总能含量为19MJ Kg-1),每个饲料蛋白水平下设4个FM水平:1组饲料含50%FM做对照,其余3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2.8%、25.6%和38.3%的廉价动物蛋白(PBM:FEM:BM=7:2:1)混合物替代对照组饲料中FM的30%、60%和90%。在近岸海水网箱中对初始体重为33.4 g尾-1的1龄点带石斑鱼进行10周饲养实验。实验期间,每天早上08:00、下午14:00根据实验设计按点带石斑鱼饱食的条件向实验网箱内投喂饲料。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实验鱼称重并取样分析全鱼组成(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和能量)。实验结束时取样测量实验鱼条件系数和肝重指数。2.实验(2)中,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设6个等粗蛋白(490 g Kg-1CP)等总能(19 MJ Kg-1)的饲料。1组饲料含50%FM做对照,其余5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2.8%、25.6%、38.3%的混合蛋白(PBM:FEM:BM=7:2:1)和15.0%、30.0%的P-PBM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FM的30%、60%、90%和30%、60%。在近岸海水网箱中对初始体重为33.4 g尾-1的1龄点带石斑鱼进行10周饲养实验。投喂、称鱼和取样分析方法和步骤同实验(1)。实验结果如下:1.饲料蛋白水平和FM含量显著影响点带石斑鱼生长。在相同饲料蛋白水平下,鱼生长率随FM含量降低而下降,在相同FM含量下,摄食含530 g Kg-1粗蛋白饲料的鱼生长速度略快于摄食蛋白含量为490 g Kg-1饲料的鱼。饲料蛋白水平和FM含量对鱼摄食量、饲料系数、饲料氮沉积效率和鱼体组成影响不显著。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PBM、FEM和BM混合物将饲料FM含量降低到20%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和食物利用效率不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将饲料蛋白水平从490 g Kg-1粗蛋白提高到530 g Kg-1未显著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中的FM含量。2.摄食混合蛋白组或摄食P-PBM组的鱼与对照组相比鱼体增重、摄食率、饲料系数、条件指数、肝指数和全鱼生化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摄食混合蛋白组的鱼生长速度随着FM含量降低而下降,摄食P-PBM组的鱼生长速度呈波动下降(先略升再略降),且实验组生长速度快于相应的摄食混合蛋白组的鱼。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PBM、FEM和BM混合物将饲料FM含量降低到20%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和食物利用效率不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将饲料蛋白水平从490 g Kg-1粗蛋白提高到530 g Kg-1未显著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中的FM含量,但混合蛋白的效果不如P-P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