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江流域等主要的麦棉两熟制地区,棉花的集中吐絮对棉花的机械化采收和下茬作物的及时播种至关重要。脱叶催熟剂能够有效地促进棉花叶片脱落和棉铃成熟吐絮,是棉花机械采收的重要保障。但其棉田作用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喷施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浓度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下脱叶催熟剂不同喷施浓度对棉株脱叶催熟效果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为筛选适合本区域直播棉适宜的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用量,加速机械化采棉进程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于2015-2016年在江苏省大丰区稻麦原种场(33°24’ N,120°34’ E)进行,以适宜长江流域麦后直播的早熟棉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脱叶催熟剂喷施浓度两个因素,,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是不同施氮量浓度,包括0、75、150和225 kg hm-2四个水平;副区为不同脱叶催熟剂喷施浓度,脱叶催熟剂类型选择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型,包括0+0、450+1500和900+3000 g hm-2三个水平。研究了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对直播棉脱叶率、吐絮率及产量品质各指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施氮量与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浓度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脱叶催熟剂显著增加了棉株的脱叶率和棉铃的吐絮率,年际间趋势一致。但脱叶催熟效果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在2016年,喷施脱叶催熟剂20天后各处理脱叶率和吐絮率均大于90%,符合棉花机采要求,但在2015年,各处理脱叶率和吐絮率平均在70%左右,不符合机采要求。在0、75 kghm-2等低氮素浓度下,喷施脱叶催熟5-10天后,脱叶率和吐絮率显著增加;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处理10-15天左右脱叶率和吐絮率增加显著。施氮量过高,棉株贪青徒长,影响脱叶催熟剂的作用效果,此时脱叶催熟剂加大用量(900+3000 g hm-2)效果要优于常规用量(450+1500 g hm-2)。2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施氮量和脱叶催熟剂浓度对棉花产量品质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随着施氮量增加,棉花铃数、铃重和纤维品质各指标显著增加,但与150kghm-2相比,225 kg hm-2施氮量下,棉花铃数和铃重无显著增加。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株各部位棉铃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不一致。低氮素水平下(0、75 kghm-2),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株各部位棉铃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施氮量增加,喷施后却显著降低了棉株中上部棉铃的铃重和纤维品质,特别是脱叶催熟剂加大用量下,棉株上部棉铃铃重下降显著。虽然喷施脱叶催熟剂显著降低了棉铃铃重,但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下棉花籽棉产量显著增加,特别是第一次收获比例较对照增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