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贸易指从事钢铁材料生产后续环节,包括销售、加工、运输和配送以及仓储等环节的业务。自2013年以来,我国国内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程的情况,水泥、钢铁和煤炭等行业问题最为突出,产能过剩、贷款与资金紧缩让企业效益和整个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与恶化。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影响,钢材市场供求关系逆转,随之而来的便是钢价大幅度的贬值、钢贸企业大范围的经营亏损,整个行业充斥着合同纠纷和诉讼案件、钢贸商的重复抵押骗贷和跑路等负面新闻。2012年,上海地区首当其冲,老板跑路、资金断流以及公司破产等现象层出不穷,地区集中爆发的钢贸危机造成了对整个钢贸行业的冲击,导致了钢贸行业在消极发展状态中出现了重大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该危机事件中暴露出的则是钢贸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体现于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到执行的各个方面。通过选取问题集中爆发的时间段为研究期间,对钢贸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其导致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其他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具有依赖性的信息使用者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有关钢贸行业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发现钢贸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不完善、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高管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其次,从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别为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分类、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经济后果。该部分从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入手,结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界定,针对性地统计分析了钢贸行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和缺陷明细,主要选取了钢贸风波后内部控制缺陷频发的2011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以前文的研究为依据,以2011年至2015年安徽皖江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为研究对象,结合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分类理论,通过对案例事件的梳理,发现公司业务经营特点、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以及组织架构等都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因素,而内部控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信用评级、资本成本、绩效、股价以及审计费用等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以皖江物流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经营复杂,子公司数量越多,组织结构变革频繁,公司股权结构和组织机构设立不合理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经济后果表现在多方面,公司的债券信用评级降低,资本成本上升,绩效和股价降低,以及审计费用增加。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本文最后针对性地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缺陷的建议,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其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和经济后果归纳总结出我国钢贸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