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漢語辭彙最能及時反映社會信息的發展變化,每一個詞語的應用都有其時代或地域特色,它的產生、發展甚至消失都留有歷史痕迹。每一個方塊漢字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内涵,漢字與文化的密切也正是近年來語言文字界研究的熱門領域,而通過漢字要研究文化,必然要涉及到詞彙,比如稱謂語詞彙。稱謂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它的使用反映出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如在封建社會時“皇帝”、“太監”、“宮女”等詞語,都是特定社會歷史下的產物,它們隨著歷史的變革進步而消失,都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本文以《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為研究材料。簡文主要涉及長沙郡與臨湘侯國(縣)的地方文書檔案,大致可分為:券書,司法文書,長沙郡人名民簿,賬簿,納稅,各種賦稅與出入倉庫的簿籍等等。簡文的民簿與賦稅薄籍等材料多有稱謂語記載,包括親屬稱謂語和社會稱謂語。本文擬就對其中的稱謂語進行分類描述,並從語言文化學的角度對其中出現的聚合群稱謂語如“大妻、中妻、小妻”進行分組探討,淺析它們蘊含的社會文化内涵。由於三國吳簡處於上古漢語向中古漢語的過渡階段,詞語構成發生重要變化,因此,該時期的辭彙研究對瞭解語言發展史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