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entin在人胚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与视网膜发育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运用中间丝蛋白Vim标记的胚胎视网膜组织,构建Mnller细胞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迁移变化,同时了解视网膜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各个层次细胞的演变。 2.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正常成体视网膜组织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组织的二维凝胶图谱,进行质谱分析,比较二者表达的差异。 研究方法: 1.收集25例8~39周胎龄的胎儿眼球标本,5例正常成人眼球标本,进行组织切片,中间丝蛋白Vim抗体孵育,通过常规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不同时期的视网膜组织,普通光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收集正常成体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组织,处理蛋白质样品,二维凝胶电泳,进行凝胶图像扫描分析,选择明显蛋白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 研究结果: 1.成功再现了视网膜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25WG-28WG),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的主体骨架结构的形态学演变。人胚8周原始神经母细胞出现’Vim阳性表达;15周在神经节细胞层部分细胞发出杆状阳性突起;19周杆状突起附着于内界膜呈锥状。25~28周Vim在人胚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上调,25周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出现了长丝状阳性表达;28周附着于内界膜的锥状突起在神经节细胞层部位,与长丝状的阳性表达突起交错排列,部分阳性突起由附着点的内界膜直达外界膜,贯穿视网膜大部分区域,外界膜亦呈阳性反应。 2.正常成体视网膜组织与2个月月龄婴儿的视网膜组织的二维凝胶图谱分别发现735个和780个蛋白点,其中622个点位置相匹配。选取有明显差异的5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以下5种蛋白质,其中人晶体结构A链-血清白蛋白复合体(Chain A,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Ga Module Complex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鸟苷酸激酶1(GUK1protein)在成体视网膜组织中高表达;p2-微管蛋白(Tubulin,beta,2)、醛糖移转酶1(Transaldolase 1)、αA-晶体蛋白(alpha A-crystallin)在2个月月龄婴儿的视网膜组织中高表达。 研究结论: 1.Vim为观察Mü0ler细胞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分化和迁移的一个良好标记物。Vim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能在任意层面获得三维重构图像,适于研究发育过程中的空间构型变化。 2.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本发育成熟的时间为胚胎25~28周。 3.运用二维凝胶电泳较容易从不同年龄视网膜组织获取蛋白质差异点。 4.在正常成体视网膜组织中增加了两种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和鸟苷酸激酶1(GUKl protein),这些蛋白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与视网膜成熟、结构稳定有关。2个月月龄的婴儿视网膜组织中高表达微管蛋白(tubulin)、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和晶状体蛋白(crystallin),提示这些蛋白质在发育、抗衰老以及对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都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优化表层切削术后远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及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高度近视患者138人138眼,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1.78±1.89D、最佳矫正视力为logMAR
本研究运用次抑菌浓度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体外人工诱导出对头孢曲松稳定的高度耐药的淋球菌菌株,运用抑制性削减杂交分析诱导耐药前后淋球菌敏感株和耐药株之间的耐药相关基
近几年来,我和许多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时,试图通过让他们“主动承认”自己在工作一两年中的成长喜悦与成功体验。但很遗憾,对学生的失望、对自我的否定、对职业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成长的喜悦与成功的体验之语鲜有出现。何以如此?    一、教学中的自我孤立    教学可以是一件单独进行的工作。所有的教师每天都得花大量时间单独和学生在一起,因而很少有时间与其他成年人大量接触,也很少有机会和同事互相交流学习,青年教
编者按:随着新一学年的到来,一则《各地中学教材大换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多篇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从教材中消失,引起不小的争议的同时,也让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语文教材上。事实上,60年来,我们的语文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一直在变化。    建国初期    1.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由叶圣陶主持的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审改中小学课本。随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
编者按:对于语文教科书文章的删除、替换,网络上的热议大多集结在“‘记忆’被删除了”层面上,而问题的实质何在,可有解决的途径?在此转载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翼健先生发表于《瞭望新闻周刊》的《求索语文教育的基础》一文,供读者朋友参考。    早在1978年就已提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迄今为止似更不尽如人意,其表现是:小学五六年的时间解决不了识字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基本无目标可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