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城镇化浪潮的兴起,村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留守老人和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历史以来极为严峻的挑战时期。如今,农旅结合模式作为一种新事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发以城市为依托的农旅结合型村落成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保护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外部公共空间作为村落户外活动的主要“容器”,起到了延续村落空间格局、表达地域文化等多重作用。因此,对外部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的研究是对村落进行农旅结合模式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是,以农旅结合模式为导向对成都平原旧村落外部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是一种集产业形态、社会形态、空间形态的“异质同构”,对村落外部空间形态与村落风貌的改造难以“独当一面”。面对这个涉及到自然生态、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时间周期、类型差异等等的复合系统——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而不是智能的滥用、城市的复制。 本文首先对成都平原旧村落的地域文化、类型特征及构成要素等做了相关背景介绍。其次,从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构成要素、类型特征、围合与渗透、序列性等多重角度对成都平原旧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解析。第三,对农旅结合型发展模式作出相关概述,并分析这种模式对当地村落外部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产生的影响与要求,以对研究对象及设计要点作出准确的判断。第四,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旅结合型村落进行调研与分析,并进行横向对比探讨了农旅结合模式导向下成都平原旧村落外部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现状和问题,为设计策略的提出做好充分准备。最后,通过前文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笔者从环境现状之梳理、空间序列之组合、外部空间之设计和地域文化之表达四个方面提出农旅结合模式导向下成都平原旧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相关更新设计策略。 虽然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成都平原地区旧村落,但是对于外部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及地域文化的表达所参考的设计策略却没有局限性,希望能将其应用到今后相关实践设项目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