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作家之一。199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族裔的生存现状,而且更体现出作者对于美国黑人族裔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切忧虑——“跟众多黑人作家的控诉性写作不同,莫里森更多的是关注黑人群体内部怎样获得精神幸存”[1],美国黑人的“精神幸存”无疑是基于黑人族裔文化传统的文化延续。换言之,莫里森的创作更侧重于以黑人族裔文化传统为依托的精神回归与重建。本文从黑人女性族裔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将莫里森早期四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归类定位,并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结合莫里森自身的文化立场分析了作家本人对于美国黑人族裔文化未来的展望。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莫里森的创作概况,并对国内外关于托妮·莫里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笔者选题的理由和依据。第一章分析了莫里森作品中女性作为族裔文化身份的背叛者形象。这一类女性形象往往因无法承受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力而丧失了自我主体意识,从而背叛了自身的族裔文化身份,也因此破坏着黑人族裔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分析了莫里森作品中女性作为族裔文化身份的捍卫者形象。这一类女性形象完好地继承了黑人族裔文化,明确了自身的族裔文化身份,希望能够将黑人的文化发扬光大。但因为她们对白人主流文化的绝对抵制,又使其蒙上了一层极端保守的色彩,阻碍了黑人族裔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第三章着重分析了莫里森作品中族裔文化身份的茫然突破者这一类女性形象。这一类女性往往意识到了单一身份的局限性,而不再把自我囿于族裔身份内部来认识自己。她们拥有强烈的双重意识,试图突破双重身份的局限,然而因为她们的尝试具有盲目性和摇摆性,所以也并未能取得成功。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分析了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不同族裔身份认识对于黑人族裔文化的意义所在,并结合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所寄予的期望与莫里森自身所受教育的背景,以此来发掘莫里森对于美国黑人族裔文化未来发展的展望。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莫里森期望美国黑人女性既不能抛弃自身的族裔文化身份,也不能局限在族裔文化传统之中固步自封。作为文化的承载者与传递者,美国黑人女性应该寻找两种文化融合的可能,肯定并吸收异质文化以构筑新的种族文明来适应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