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程呈缓慢进展,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临床上治疗仍较困难,预后较差。 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炎起始因素均为免疫介导性炎症。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T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除了需要获得抗原多肽-MHC复合物信号外,还需要第二信号,即抗原非特异性共刺激分子。若缺乏共刺激分子,T细胞不能获得有效地活化、增殖、分化,介导细胞免疫功能;若共刺激分子过度表达,则可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炎症反应是导致肾小球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炎症细胞包括浸润至肾组织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IL-1、IL-6、IL-8、TNF α、TGF β)等参与疾病发展过程。肾脏固有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肾小球炎症时被活化,亦能产生诸如上述的各种细胞因子参与疾病的发展。因而研究共刺激分子和多种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 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 义。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思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及意义 本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了50例慢性 肾炎患者的 T细胞亚群(CD3,CD4,CDS,CDZI,CD25)和共刺 激分子(CD28,4刁,OX40,CD40,CD40L,CD80)的水平变化 以及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轻微病变性肾炎、局 灶节段增生性肾炎患者T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刀5人 而系膜增生肾炎、新月体肾炎、硬化性肾炎均表现为CD4 下降,CDS升高,呈现CD4C 比值倒置,且硬化性肾炎CD3水平 显著下降T们.05人 慢性肾炎患者共刺激分子 CD28表达水平低于正 常对照组0们.00人 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刺激分子 4lB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的刀of* 不同病理类型之间亦无 显著性差异。41 BB异常表达与 CD47细胞呈负相关(,心.84, P川刀of人 与CDS+T细胞无相关关系。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炎患者 CD4”CD28T细胞、CDS“CD28T细胞均低 于正常对照组(P<0.00),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与CD4”CD28ty细胞呈负 相关(r=-0.47,P<0*1),与4lBBT细胞呈正相关(*0.58,P<0*01)。 患者经治疗后,T细胞亚群失衡得到纠正,表现为CD4上升,CDS 降低,CD4/CDS比值趋于正常。同时,CD4”CD28”T细胞和 4J 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多仔0.001人共刺激分子 OX40、CD40、CD40L、 CD80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改变。总之,慢性肾炎患者T 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共刺激分子CD28、4 IBB异常表达在慢性肾炎 发生和病变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动态分析CD4亿 比值、 CD4十CD28T细胞和4刁 T细胞表达水平对判断慢性肾炎患者的治 2 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 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二、慢性肾炎患者IL毛、IL6及其受体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我们运用ELISA法检测了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IL上、lL2。 sIL上、IL6、sIL6R a和 sgP130的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这些细胞因子 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慢性肾炎患者的IL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仍刀5入mIL上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川刀5人 而 sIL2、IL6、sIL6R a和 sgP 0水平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炎中均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5人 经治疗后,随看患者病情好转,IL6 及其可溶性受体、sIL呕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且这些变化与患 者肾功能BU’N、Cr呈正相关。由此表明:IL上及其可溶性受体、IL- 6及其可溶性受体参与了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病情活动 性及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些细胞因子可作为判断慢性 肾炎患者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共刺激分子CD28、 4lBB异常表达以及血清IL2水平低下、sIL上、IL乃及其可溶性 受体的异常增高在其病变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开发 新型免疫抑制或调节药物提供了重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