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有声读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儿童获知形式,以其高效、便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众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在社会发展节奏快速的今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从以往的传统文本读物,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信息共享,借助新媒体手段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获取知识,随之而来的有声读物因其内容丰富、携带方便、样式多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儿童处于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听说训练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儿童有声读物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科学数据表明,儿童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图像的敏感程度,而儿童有声读物正是借助声音这种载体,从心理上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空间,从生理上影响儿童的生活方式。所以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儿童有声读物,用声音帮助儿童积极健康的成长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对儿童有声语言的教育自古至今都没有间断过,古时候对有声语言的培养和启蒙侧重于儿童古诗词的诵读,要求儿童在习得语音时平上去入,合辙押韵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广播电视是在以往通过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为基础上,不仅是通过在学校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也不是在家庭由父母教,孩子模仿的方式,而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对儿童有声语言的大众传播开始逐渐增加,最早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小喇叭广播等遍地开花,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新的语言传播方式,是那个时期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语言影响方式。当电视节目普及以后,通过画面和声音共同给儿童带来的语言传播方式更是纷至沓来。而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应用在电视、手机APP、以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手段上通过高清、3D、4D图像和不同声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听新感受,其中不乏一切优秀的有声语言传播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儿童有声语言的培养也更为重视。然而,如何让这些承载着优秀作品的有声语言更好、更系统、更有效的传播,迫切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儿童有声读物发展历程。主要从儿童有声读物的由来和发展入手,深入分析国内外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历程。在新媒体时代,儿童有声读物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早期工具,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由此引出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创作内容、语言艺术风格、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传播效果分析。第二部分立足于儿童有声读物的语言艺术,对儿童有声读物的创作者和受众进行分析。这部分深入解剖了几位深受儿童喜欢的文字和声音创作者,通过分析找到它们受儿童喜爱的原因,从而指引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儿童有声读物的受众分年龄段进行剖析,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接收特点上解释儿童选择有声读物时的关键因素,使儿童有声读物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第三部分是儿童有声读物内容与介质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浅入深地提供给儿童不同的知识种类,这既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儿童有声读物的传播介质来说,在全媒体时代下,就如何选择让儿童用听觉进行阅读的传播介质,将不同传播介质的优劣得失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儿童有声读物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见解。第四部分是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与传播效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在郑州市三所幼儿园近千份家长的答卷中,进行有关有声读物内容与介质的分析,找出家长和儿童选择儿童有声读物的倾向性,把握儿童有声读物在传播内容和传播介质中应关注的重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