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干熄焦生产过程中外溢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难回收等实际问题,通过对干熄焦装入装置、排出装置和常放散气体的除尘和脱硫技术进行研究,对设备进行创新设计以及戴明环(PDCA循环法)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干熄焦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难题。针对干熄焦装焦过程中焦罐与装入溜槽连接部位冒烟、装入溜槽与裙罩密封处冒烟、炉口实际压力值随装焦过程变化而导致的粉尘外溢等问题,采用对移动集尘管道增设移动密封板等装置,实现了装入溜槽以及移动除尘管道连接处粉尘在装焦过程中不再外溢;通过对移动密封罩改良,增加密封罩体、罩体筋板、筋板连接板、耐火填充物和吸水缝等结构,解决了装焦过程中因移动密封罩的变形而导致的粉尘外溢问题;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溜槽顶部密封装置,该装置固定在溜槽顶部,溜槽顶部的槽口与焦罐连接,溜槽顶部密封装置环绕溜槽顶部的槽口设置,解决了装焦过程中粉尘从焦罐和装入溜槽连接部位粉尘外溢问题。经上述改造后,装焦过程中排放气体粉尘含量均值由202.3 mg/m3降至31.6 mg/m3。基于PDCA循环法,通过对冷焦排出装置除尘的设备结构、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计划实施和总结分析等,将冷焦排出装置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减少了冷焦排出部位粉尘和一氧化碳的外溢,改善了周围的环境。排出装置工作环境的平均粉尘含量由21.5 mg/m3降至3.2 mg/m3,CO的平均含量由20ppm降至10 ppm。皮带通廊的工作环境平均粉尘含量由30.2 mg/m3降至2.53mg/m3。分析了干熄焦常放散气体的成分及其污染物。提出了处理干熄焦常放散气体的两种工艺,一种是除尘前脱硫,另一种是除尘后脱硫。对两种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除尘后脱硫效果好但工艺流程比较复杂,需要控制的部分多且操作难度大,适用于小型干熄焦。除尘前脱硫具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所有干熄焦。详细叙述了除尘前脱硫技术的应用,常放散气体硫化物含量由368 mg/m3降低至62 mg/m3。图43幅;表19个;参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