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谷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主粮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稻谷加工业的布局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布局与稻谷生产布局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对我国稻谷加工业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本文在产业布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稻谷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对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描述,选取相关指标对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区域布局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谷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主粮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稻谷加工业的布局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布局与稻谷生产布局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对我国稻谷加工业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本文在产业布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稻谷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对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描述,选取相关指标对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区域布局进行了评价,最终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我国稻谷加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湖南、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安徽、重庆、四川、广东、贵州等地区是稻谷生产的优势区域,适宜大面积布局稻谷的生产,海南、吉林、辽宁、云南、广西等地区是潜在优势区域,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优势区域,宁夏、河南、陕西、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北等地区是弱势区域,不具有稻谷生产优势。(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我国稻谷加工业布局的综合排名结果,湖北、黑龙江、安徽、湖南、四川、江苏、江西、贵州、广东等城市的综合排名靠前,且综合得分均大于1,适宜发展稻谷加工业。(3)将生产布局与加工布局进行比对,得出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布局与稻谷生产布局基本一致。稻谷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南等稻谷主产区,没有出现较大的错位,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稻谷原粮生产主要地区的稻谷加工企业数量占比也排在全国前列。北京、天津、上海等粮食主销区的稻谷加工企业数量有待提升,民营和外资稻谷加工企业的比例过高,国有稻谷加工企业的数量明显不足。如果遭遇突发事件,容易造成稻谷价格的大幅震荡,引发社会不安。因此,不具有稻谷生产优势的粮食主销区应该适当增加国有稻谷加工企业的数量,以增强政府对于市场的调控能力。与同类研究比较,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关于粮油加工业区域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大多仅限于某地的优化方案且很少有学者只侧重稻谷加工业布局这一类别进行研究。本研究立足于全国的宏观数据之上着重对稻谷加工业的布局进行分析和优化。(2)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很少有学者在研究粮食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本文将根据粮食产品的特殊性以及稻谷加工业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区域进行测评与排序,并与现实情况进行比对,最终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我国稻谷加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措施。
其他文献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阅读一直以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的教师专业阅读存在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量偏低、阅读支持机制缺乏等问题。近年来,因为能够有利于形成以分享、互动为核心的阅读共同体,促进知识建构、群体协作和问题解决,社会性阅读被越来越多地推广到阅读实践中。本研究针对目前教师专业阅读存在的问题,将社会性阅读引入教师专业阅读,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师专业阅读实践当中。论文的主要工作体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势头正猛,我国中小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但因自身实力和外部条件约束,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拥有丰富投资和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以股权参与的方式进入企业,不仅给予企业资金支持,还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董事会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董事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外部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作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之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度也变快了,而过去小规模化、破碎化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也开始表现出经营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现代化农业差距较大。此外,由于农业经营收入低微,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大量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就业等,这造成了大量土地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出现了荒废的情况,导致农户需要面对多重考验。于是,将土地成片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
协作知识建构通过让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在质疑、协商、辨证的过程中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实现集体知识的增长,促进小组知识的建构。在开展协作学习的相关分析研究时,既应该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交互及知识建构的水平,同时也应该对该过程中学习者认知层面的变化进行动态建模表征与预测。基于此,本研究以一门在线协作课程为依托,通过让学生在课程中协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在
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本文结合问卷和实地调查,通过分析重庆市云阳县农民对村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云阳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云阳县建设新农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以重庆市云阳县6个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了203户农民的调查问卷数据,研究了农民对村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教育惩戒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促进其逐步社会化、成为合格公民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克服教育惩戒实施中的滥用与怠用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惩戒的教育效果,根本在于解决教育惩戒实施的混乱、无序问题。恰当配置不同层级的教育惩戒实施主体的职权,建立符合法律法规、教育规律和现实条件的教育惩戒实施机制,是解决当前教育惩戒混乱、无序问题的必然路径。在初中阶段教育惩戒的适格主体应包括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他
贫困问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为长期持续且动态变化。因此解决贫困问题不只是要解一时难,疏一时困,贫困人口不只是要短期内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获得生存保障,更要在长期内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具有主动努力摆脱贫困的意识,持续远离贫困。2020年在我国政府主导下,在体制机制措施支撑下,农村减贫工作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效,收入消费意义上的绝对贫困被完全攻破,但我国农村减贫工作创造了彪炳史册重大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老年人是我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的重点人群。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6402万人,其中65周岁以上的有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1。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的预期寿命将大幅度提高,所伴随的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我国老年人口大多居住在农村地区2,
自2003年“非典”事件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始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也自2003年后开始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下了怎样的经验、还有哪些待完善之处都值得深入研究,且伴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政府的新闻发布能力越来越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北京市1
自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我国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各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和相关政策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着我国进出口规划与贸易。其中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关乎着我国的科技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紧密相关,因此对于高科技产品贸易方面的研究也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对我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贸易情况有着不可小看的影响,是值得学者们去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