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东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文分为四章,分别对汉末三国时期的辽东公孙政权,魏、晋、前燕的东夷校尉,北魏与高句丽的交往,刘宋与倭国的交往等问题予以探讨,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观点:一,辽东公孙氏的崛起是汉末三国时期东亚世界政治格局上的一个重大变化。该政权为逃离中原的汉族士民提供了一个安定的避难所。在其治下,辽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有长足进步。随着汉族与周边各东亚民族交往的加深,上述成果惠及整个东亚世界。然而,作为一个分裂割据政权,辽东公孙政权不具备重建国际秩序的实力。面对着复杂的民族竞争和巨大生存压力,公孙政权在处理与东亚诸族的关系时,更倾向于依靠权谋来追逐现实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汉代东亚国际秩序的瓦解。二,魏晋时期中国在东北边疆设置东夷校尉统领周边各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项旨在“以华统夷”的制度设计,逐渐转变成“为夷变夏”,最终更是“由夷授夷”。这一明显含有中华文化优越感的职位的变迁,不但是东北地区政治局势转变的写照,更是中华文化不断向外传递,融合中古东北亚地区诸民族的事实反映。三,北魏与高句丽缺乏建立稳定持久外交关系的基础。作为整个东亚世界外交角逐与权谋较量的一部分,高句丽与北魏的外交关系即便在最稳定的时期也充满了变数。四,宋倭交往展开的最初阶段,彼此之间仍需相互适应。公元438年和公元472年是影响东亚局势变迁的两道分水岭,宋、倭政权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随着地区局势逐渐明朗,倭国认识到南朝政权不可能满足其政治意愿,因而终止了册封的请求。虽然政权间正式的往来陷入停顿,但倭国对中国南朝政权的文化、制度有了直观的感受,这对倭国日后的发展及新东亚世界格局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安全绩效的研究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安全绩效测评已从过去的基于事故等结果性指标转向具有预防性的先行性指标。尽管不同的组织和学者从各自行业和安全管理学分支建立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通过描述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VisualC++6.0和MAPGIS开发平台开发数据中心维护器辅助工具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案,同时详细阐述其功能及实现过程,利用插件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输入任意范围对多专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插件技术等关键技术是解决目前相应系统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区域进行土地利用评价,为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化奠定了基础。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习近平语)在“新时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和质量,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我市建立了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方便了农村居
95后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但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有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面对情感挫折往往使个体社会功能受损,则极易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
<正>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是铁路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必将对铁路企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在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过程中,由于对资产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