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美观性能,在口腔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复合树脂固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即聚合收缩)是其最主要的缺点之一,聚合收缩会在复合树脂与牙齿硬组织结合界面产生破坏粘接的收缩应力,导致诸如边缘出现裂隙等一系列不良后果[1]。为了降低这种收缩应力,学者们提出一些措施,例如得到广泛应用的软启动光固化方法就是这些措施中的代表之一[2]。研究报告的软启动光固化方法有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对箱型窝洞(例如I类洞)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有何影响,文献中少有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不同光固化模式下的体积收缩率及这些固化模式对模拟I类洞边缘收缩应力的影响,希望对临床上能有参考价值。1.照射模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测定的影响目的:测定不同光照模式下同一种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方法:采用粘接片(bonded discs)法测定光固化复合树脂卡瑞斯玛(体积38.5mm3,C值0.47)在不同照射模式(高普40s、高普20s、高渐进、高脉冲、中普、中渐进、中脉冲、台阶1、台阶2、台阶3)照射后3分钟的聚合收缩率。结果:台阶照射模式的聚合体积收缩率显著大于其他照射模式,高普20s模式显著大于高渐进、高脉冲模式,高普40s与高普20s照射模式体积收缩率无显著差异,中普、中渐、中脉冲照射模式间体积收缩率无显著差异,台阶1照射模式的体积收缩率显著大于台阶2和台阶3。结论:在低C值情况下,照射模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有显著的影响,前期充分的低光强照射的确能够增加复合树脂表面流动补偿,使得测定的聚合收缩率增加。2.复合树脂在模拟I类洞中聚合收缩应力的测定目的:测定在不同照射模式下复合树脂在模拟I类洞中产生的聚合收缩应力。方法:采用光弹材料PC板制备I类洞(直径4mm,深2mm),在洞壁应用粘接剂后充填复合树脂,于不同照射模式(高普40s、高普20s、高渐进、高脉冲、中普、中渐进、中脉冲、台阶1、台阶2、台阶3)照射后3min和24h记录窝洞周围应力干涉条纹,测量干涉条纹直径,计算聚合收缩应力值。结果:3种台阶式照射模式下同一种复合树脂收缩应力,无论是3min还是24h均无显著差异,高普40s与高普20s照射模式体积收缩应力无显著差异,中普、中渐、中脉冲照射模式间体积收缩应力无显著差异,高渐进模式3min时的收缩应力大于高普20s、高脉冲模式,24h后高强度照射模式间收缩应力无显著差异。结论:在I类洞中,3种台阶照射模式及光固化机内固有软启动照射模式并不能显著降低收缩应力。3.模拟I类洞复合树脂充填物表面体积凹陷率的测定目的:测定I类洞中不同光照模式下同一种复合树脂充填物表面体积凹陷率。方法:采用三维形貌扫描法测定模拟I类洞中光固化复合树脂卡瑞斯玛,在不同照射模式(高普40s、高普20s、高渐进、高脉冲、中普、中渐进、中脉冲、台阶1、台阶2、台阶3)照射后表面体积凹陷量,计算表面体积凹陷率。结果:台阶照射模式之间表面体积凹陷率无显著差异,台阶照射模式显著小于其他照射模式,中普照射模式表面体积凹陷率在所有固化模式中最大,高普40s、高普20s、高渐进、高脉冲、中渐进、中脉冲照射模式之间表面体积凹陷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I类洞中,3种台阶模式及其他软启动照射模式并不能够显著增加表面流动性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