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力选手丁宁,李晓霞,刘诗雯的各五场比赛和新生代朱雨玲,陈梦,武杨的各五场比赛。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三段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数理分析法。通过对她们面对不同运动员所运用的技战术、通过三段统计法对发球抢攻阶段的得失分分析,接发球抢攻阶段的得失分分析,还有相持阶段的的得失分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她们在面对不同选手所运用技战术的特征和共性规律的问题,为她们的技战术使用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从发抢上来说,李晓霞发球抢攻阶段使用率和得分率都很高;丁宁发球以斜线台内球为主,落点变化多,配以下蹲砍式急球偷袭左右两端线大角,发抢段得分率不高。刘诗雯发球落点变化多,急长球的使用效果好,发球抢攻较主动,但抢攻命中率不高。而新生代队员发球方式的变化相对较少,落点变化也没有主力队员多。武杨和陈梦发抢段使用率都不高,武杨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也不高。(2)在接发球时,主力队员线路主要以斜线和中路直线为主,落点主要是以不出台和半出台的短球,最大可能的限制对方发球抢攻。而新生代队员在接发球是相对于主力队员来说就缺少了落点的变化。(3)在相持阶段,主力队员当球成功进入五板以后,进攻线路以距离较长的斜线为主,以控制和防御方式处理的相持球落点主要集中在中路和反手位。而新生代队员在进入相持阶段后,进攻力度不够,后劲不足。(4)从心理上来说,主力队员经过一系列大型比赛,面对过不同打法的选手,比赛经验和心理抗压能力比新生代队员更好一些。尤其在关键分的处理上,主力队员逐渐能够自己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