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美的本体复归——基于“言-象-意”结构的考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本体的探索乃是一门学科最为本质与核心的问题。从美哲学的角度分析看来,古今中外所有对美的本质追问,不论是立足于主观论、客观论又或是主客观统一论,其实就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何者在先的哲学基本问题,而基于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场哲学史上便产生出了两种主要的人与世界的关系。第一种是肇始于柏拉图的“理念”范畴,并经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哲学所确立的“主客对立”式的人生在世结构,第二种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人-世界”一体的在世结构,这一在世结构契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论。而中国古典传统美学的“意象”本体正是建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上。  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传统美学的“意象”本体将体育之美的本体确立为在体育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之“人”与体育运动之“景”的交融互通、相互感染而创生的体育之美的“意象”。在体育美的研究中,本文借助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对比区分,将其确立为体育之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从而划清了一切体育之美与非体育之美的界限。另外,本研究力图运用古典诗学理论“言-象-意”这一方法论的结构迁移去创建分别象征着“言”、“象”、“意”特征的体育之美的三个层次。同时借助这一张力结构本身所具有的“通达本体”的特点,从而将体育之美从象征着基础语言层面的身体美逐步推向能够彰显体育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本体层面的意境精神之美,以此实现体育之美的本体回归。
其他文献
认知偏差这一名称最初来源于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对认知偏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侧重于对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的研究。心理咨询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