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精神的陶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教育之中,实用性与功利性的趋向愈发明显。师生共同奔波于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理性的思考、内在自我的探源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交往逐渐被遗忘和丢失,只留下低层次的享乐的精神追求,此时,人的精神高度也已然下降了。同时,各种教学试验层出不穷,但由于缺乏整体精神的指引,最终也极易走向虚无。从而,教育中人的精神的矮化和整体精神的缺失使得人成为了功能化的存在,与教育“成人”的本质背道而驰。本文试图以雅斯贝尔斯的精神陶冶思想为着眼点来探寻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思想,以期为当下教育带来来自雅斯贝尔斯的启示。论文首先探讨雅斯贝尔斯的精神陶冶思想的起点。在雅斯贝尔斯看来,陶冶开始于人的自我敞开与内在探源。人的自我敞开首先是基于人与世界、历史的交往,人寓居于世界之中,是与全体一起存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生活于当下现实中的人。因此,人必然要与世界和他人进行交往。同样地,人也是置身于历史之中的人,历史为人的生存确立了坚实的根基。在历史中,我们感受到优秀文化的力量,敞亮着自我存在的空间。人经由与世界和历史的交往,个体充分展开自我,以一种身心敞放的状态朝向与自我的交往。其次,精神陶冶的内容包含现行知识与原初知识。雅斯贝尔斯认为,唯有对现行知识的掌握和对原初知识的理解才能作为本真的教育的内容。现行知识提供给人认识世界的客观保障,作为教育的基础性材料而不可或缺。而原初知识则是关于人的整体存在的知识,能为我们提供厚重的底蕴和终极价值的指引。仅仅凭借现行知识的堆集并不能导向真正的教育,还需要从原初知识那里获取本真自我的养分,而它的源头则在于伟大人物和经典作品。再次,对于精神陶冶的实现方式,雅斯贝尔斯认为,我们需要回到优秀的古代文化和伟大人物之中去寻找答案。因而,我们借由“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式来作为精神陶冶的实现途径。与普遍的师生之间的传授方法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思索,其唯一的共同目的即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因而,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固定的知识,而且要唤醒学生的内在灵魂,启迪智慧,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真意义上的自我生成。最后,论文阐述了精神陶冶的最终指向:自我超越。个体通过普遍的交往获得关于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知识和理解,在历史中经由伟大人物和经典作品而获得历史精神的传承和陶冶,最终走向对自我生命的超越。这种超越是对现实处境和自我蒙蔽的超脱,是从有限性向无限可能性的飞跃,从而达到自我生命的洒脱与泰然。通过对雅斯贝尔斯精神陶冶思想的梳理与分析,本文最后落脚于以陶冶思想为启示,呼唤教育中对人的精神的重视与复归,以期教育能够成为培养“真正的人”的本真教育。
其他文献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邵则遂汉语的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共同语的书面语法,对方言语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汉语方言的
<正> 在我看过的几篇評論王愿坚同志小說的文章中都談到他的小说的情节,这的确是的,他的小說都有着生动的情节。情节的生动对于一篇小说是必須的,这不只是为着吸引讀者,而且
<正> 风狂雨暴、浪花四溅的五四时代,是中华民族大觉醒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帝国主义的横暴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再也不能照旧生
宗教慈善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和现实途径之一。为了了解宗教慈善发展态势与困难挑战,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
朝鲜语和汉语主语的对比金岩0引言0.1笔者在汉语教学中发现,朝鲜族学生对汉语主语感到困感,认为汉语对主语的选择无规则可循。为此,本文从朝汉语主语的功能类型、语义类型及语用等方
针对所研发的BST-6播种机试验台,为在试验过程中能便捷、高效地设定和调节试验参数,进而提高试验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研究设计了基于PLC逻辑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实现承种带
工业用数字射线CR(Computed Radiography)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电力行业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上的应用已经取得较大突破,成为一种全新、先进
<正> 我曾经想象过我们又住在了同一座城市,但彼此并不知道。我甚至想象过我们在这城市的大街上擦肩而过,可我们已经不再能够从这共同的瞬间里辨认出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对方,我
<正> 科学文艺(包括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诗、科学戏剧等)是文艺中较为年青的一个品种,它大致是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而出现和流行的。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