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中后期开海思潮的产生与明前期明太祖制定的海禁制度和朝贡贸易制度有直接的联系:海禁制度下仅允许番国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禁止明朝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海外番国与明朝百姓私自贸易;海禁制度遏制民间私人出海贸易的发展,却难以禁绝私人出海贸易,并引发了海禁制度和私人出海贸易之间激烈的矛盾;这种矛盾引发了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反思,促进了开海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主要以明中期至后期产生并发展的开海思潮为研究对象,研究开海思潮的内容、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开海思潮与明朝历史的演进密切相关,其产生和发展之路是曲折的。成化时为了使出海贸易合法化,减少沿海百姓因私自出海贸易而违反法律的问题,丘濬提出了恢复宋元时期市舶司制度以管理出海贸易的开海思想,标志着明朝开海思潮的产生。嘉靖时期明朝严行海禁,海禁制度引发嘉靖"倭患"后,开海思潮得到大的迸发:利益相关的各群体之不同开海思想意在解决主要由海寇集团、日倭、海外国家所带来的威胁和对明朝沿海地区之杀掠祸患。经开海与海禁思想激烈交锋与融合后,隆庆开海融合海禁和开海思想,开中寓禁,形成了隆庆开海思想。隆庆开海思想意在弭患,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隆庆开海后,百姓得以合法进行出海贸易,朝廷则从出海贸易中抽税,开海思想的富国裕民经济性质不断增强。万历中期以后明朝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这些内忧外患因素促使隆庆后开海思潮得到进一步发展。隆庆后开海思潮形成了融合消弭国内外祸患的政治思想,发展百姓民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经济思想,了解海外威胁势力以防御的对外思想,开通海运以补充漕运之不足和救灾、运饷的思想。开海思潮是明中后期的一种先进思潮,对于促进明朝开放海禁有重要的作用,对明朝有重要的影响。开海思潮在政治上有利于明朝消弭出自国内之祸患而巩固统治,在经济上有利于通过发展海外贸易而富国裕民,在对外方面有利于明朝了解海外形势、应对海外势力威胁和促进中外经贸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