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视角是《诗经·齐风》中的“刺襄诗”,即经学家对齐襄公与文姜关系的研究,以《南山》、《敝笱》、《载驱》、《猗嗟》四篇作品为研究内容。基于“刺襄诗”主旨研究的重要性及时间、能力所限,本篇论文最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刺襄诗”的主旨上。本文将在梳理“刺襄诗”主旨研究史的基础上,在齐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通过对齐襄公与文姜的本事研究,并结合《南山》等作品的文本考证,去研究“刺襄诗”主旨的产生及发展变化,尽可能客观地揭示其本质,力求还之以本来面目。本文主要分四章展开:第一章,对“刺襄诗”的研究史进行纵向梳理,力求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以期对其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并在梳理过程中总结出各自的时代特色(合理因素及不足),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作好准备。第二章,分析“刺襄诗”主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从齐国历史和齐文化中寻找“刺襄诗”主旨的产生原由。第三章,通过文姜与齐襄公的本事研究,进一步认识二人的关系,剔除其中的“附会”成分,还之以历史的真实,为研究“刺襄诗”的主旨做好铺垫。第四章,从《南山》等诗的文本入手,具体分析作品的主旨所在,进而对“刺襄诗”的主旨进行总体上的考察;最后是对“刺襄诗”主旨的总结,并对“刺襄诗”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南山》、《敝笱》的主旨应是刺鲁桓公,《载驱》的主旨是刺文姜,《猗嗟》的主旨是刺鲁庄公,虽说在某种程度上四篇作品均与齐襄公有一定联系,但毕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刺襄诗”,因此,对“刺襄诗”的主旨就需辨证看待,要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本出发去分析“刺襄”的内涵,经学家所说“刺襄诗”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需要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