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山西省口腔医务人员和居民对窝沟封闭的认知情况和应用情况;2、调查山西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后1年、2年患龋情况和封闭剂的保留情况,评价窝沟封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3、探讨适合我省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模式,为我省制定相关的口腔卫生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调查山西省口腔医务人员及居民对窝沟封闭的认知和应用情况:采用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山西省11个地市随机抽取3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0名22-60岁口腔医务人员,60名22-60岁居民。以自填式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口腔问卷调查,了解口腔医务人员基本情况、窝沟封闭工作现状以及对窝沟封闭的认知情况,了解居民基本情况以及对窝沟封闭的知晓情况。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形式进行数据录入,使用IBM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窝沟封闭知晓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2、调查山西省儿童窝沟封闭实施1年、2年后封闭剂的保留情况:采用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窝沟封闭项目数据库中,等比例抽取山西省11个地市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接受过窝沟封闭的7-9岁儿童,在封闭后1年、2年对其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的保留、脱落及患龋情况进行复查。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的形式进行,采用IBM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空间分异性分析采用q-Statistic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窝沟封闭认知和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1)单因素分析显示,口腔医务人员窝沟封闭知晓率在城乡、男女、年龄、工作类型机构、受教育程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工作年限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676,P<0.05),其知晓率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居民窝沟封闭知晓率在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城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2=9.008,P<0.05),城市高于农村,在不同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2=43.451,P<0.05;?~2=50.252,P<0.05),处于22-30岁年龄段的居民知晓率最高,为51.4%,46-60岁年龄段的居民知晓率最低,为32.5%,居民知晓率随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居民知晓率最高,为51.6%。(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年龄、受教育程度是被调查居民知晓窝沟封闭的有利因素。2、窝沟封闭实施效果评价(1)窝沟封闭术后1年、2年的第一恒磨牙完全保留率分别为81.63%,75.11%,部分保留率分别为13.43%,14.19%,完全脱落率分别为2.88%,5.30%,患龋率分别为2.06%,4.46%,龋均分别为0.07,0.16。(2)单因素分析显示:窝沟封闭术后1年性别,城乡之间封闭剂保留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窝沟封闭术后2年性别,城乡之间封闭剂保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055,P<0.05;?~2=15.079,P<0.05),且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术后1年、2年封闭剂保留率在不同牙面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2=131.519,96.922,P<0.05),面封闭剂的保留率都明显高于颊/腭面;术后1年、2年封闭剂保留率在不同牙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空间分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窝沟封闭术后2年封闭剂保留率的空间分层异质性程度大于术后1年,山西省术后2年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由北向南呈现增加的趋势;水氟含量、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分别对术后1年、2年封闭剂保留的空间分布起主要作用。结论:1、窝沟封闭认知和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1)窝沟封闭已作为常规防龋措施纳入到临床实践,大多数口腔医务人员对临床使用窝沟封闭持积极态度。(2)口腔专业人员需要定期对口腔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更新,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以提高其对窝沟封闭的认知。(3)大众窝沟封闭知识欠缺,口腔医务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大众宣传窝沟封闭及口腔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大众对于窝沟封闭的认知度,确保儿童恒磨牙在萌出早期进行窝沟封闭预防措施,降低龋齿出现的概率。2、窝沟封闭实施效果评价(1)山西省适龄儿童第一恒磨牙免费窝沟封闭实施效果基本得到保证,随着时间延长封闭剂会磨损脱落,故需随访复查,及时重新封闭。(2)性别、地区、牙面对封闭剂的保留率有影响,口腔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窝沟封闭操作,保证这项操作的质与量。(3)建议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口腔医务人员、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口腔疾病防治体系,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