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东方岩彩绘画教学综述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的“赋彩”观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丹青艺术。明代画家文征明曾曰:“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说文解字》曰:“丹”者“巴越之赤石也”;“青”者“东方色也”。上启唐宋下至元明,岩彩绘画一直延续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明清之后国力衰竭,文人画的兴起使岩彩绘画的技艺传承逐渐湮没。在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中国大陆艺术家会使用矿物色的人数寥寥无几。而在唐代传入日本的岩彩画色彩体系及绘制技法,被完整的传承和深化拓展,成为极具现代艺术表现力和形式感的画种。“礼失求诸于野”,一批有识之士远渡东瀛研修,把失落已久的岩彩绘画重新带回大陆。纵观国内学者对岩彩绘画的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古代壁画领域以及材料和技法的总结、探索。而针对国内岩彩绘画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教学体系的引入及构建历程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岩彩绘画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以及与其他科系在教学大纲上的区分及互相补充、促进。岩彩绘画教学引进,对中国美术学院所起到的巨大影响及意义,包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所收获的经验,岩彩画研究所的特殊地位及作用等。针对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教学史的研究式梳理,对于岩彩画专业的成立大有裨益。也为后人教学研究提供文献史料记载,更可以为其他大专艺术院校成立岩彩画教学,提供参考、借鉴的典范。
其他文献
这篇论文探讨录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如何以文化代理的身份发挥特殊的作用。在二十世纪90年代,官方和地下(非官方)的先锋艺术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录像艺术充当了两个
“空中食宿”作为一个以信息、设计、服务为主导的品牌,在其“去中心化”与跨文化的运营管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应用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上,都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并表现在它
期刊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高科技纤维材料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身体感知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对艺术创新和智能设计的影响,研究艺术呈现与科技材料运用的关联性。纤维材料具有柔软、亲肤的特
期刊
在平凡而普通的家庭生活中,博纳尔以独特的融入记忆的观看方式,营造了一个意味深远的显隐画面风格。他以哲人般的思考探索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启发着观赏者。本文对博纳尔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蒙古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传统艺术宝库。   随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国际合作交流的步伐加快。面对国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和国内新品牌的迅速崛起,回望中华老字号百年发展的历史,无数的品牌曾经名声显赫,而如今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们越来越关注街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历史街区进行改造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宣扬,进行街区业态重组,对资源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