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提升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新一代技术以及计划,但与此同时,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又会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国家的发展,所以开发出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中实验的研究目的通过高浓度下吸附剂的选择、改性以及工艺条件的优化,低浓度下吸收剂的选择、活化已及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对二氧化碳最适合最高效的捕集法。本论文中首先进行了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吸附配置好的模拟烟气即高浓度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并研究了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原料气流量、杂质这三个主要因素以及金属离子对分子筛的改性对吸附的影响,记录并绘制了二氧化碳的吸附穿透曲线及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曲线。在较低浓度的吸收实验中,进行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一乙醇胺、氨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经哌嗪、二乙烯三胺、一乙醇胺活化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温度、模拟吸附后尾气的低浓度原料气流量、杂质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吸收的影响,记录并绘制了二氧化碳的穿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分子筛较为适合作为二氧化碳的吸附剂,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为温度为293K,压强为0.1MPa,原料气流量为0.1L/min,原料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0%,吸附柱中吸附剂用量为40.00g,此时饱和吸附量可达50.6mg/g,分子筛改性后金属离子堵塞分子筛表面的孔道结构,造成分子筛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分子筛改性后吸附能力不升反降;而吸收过程中,经哌嗪活化后的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为最合适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为温度为333K,压强为0.1MPa,原料气流量为0.1L/min,原料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0%,吸收瓶中吸收剂的浓度为2mol/l,可将吸附穿透时间延长至1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