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略称为《画像》)是20世纪爱尔兰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于1916年出版的第一部正式长篇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童年至青年的人生经历与其作为艺术家的心灵情感、思想意识的发展过程,多被视为乔伊斯本人的半自传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乔伊斯大量借鉴并运用神话元素进行人物的刻画与情节的书写,使作品全文上下带有了强烈的隐喻色彩与神话内蕴。《画像》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一直是乔伊斯研究中的重要着眼点,其中的神话元素也得到了批评界的一定关注;但相较于乔伊斯此后两部长篇小说作品《尤利西斯》与《芬尼根守灵夜》所得到的深入神话研究与分析,《画像》却极少被正式视作一部“神话式”作品而得到审视,学界对其从神话角度的关注也往往多集中于文本中的角色原型上。本文试图剖析《画像》这部作品的神话内核,从神话原型与神话模式两个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研究,考察乔伊斯以重写神话原型、神话母题与神话模式的方式,揭露爱尔兰人在历史语境中遭遇的心灵困境、精神危机以及他们在现代的个体觉醒、民族自省、身份追索和自我重塑过程,从而重构出一个现代爱尔兰人神话的意图与尝试。全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论组成。引言部分对乔伊斯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及《画像》的创作做简要的介绍,分析乔伊斯与神话元素的联系,并概述国内外对《画像》这部作品从神话角度的研究现状,同时阐明本文的结构框架。第一章从神话原型与神话母题的角度出发,围绕小说主人公斯蒂芬从“受难与殉道”、“叛逆与解放”以及“母性和诱惑”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前两个层面的研究通过希伯来神话与希腊神话原型考察斯蒂芬的精神异化与自我意识,而第三个层面的研究则聚焦于斯蒂芬视角中的女性角色,从而考察作品中女性特质所造就的“神圣性”与“致命性”的对立与统一。对这三个层面的整体研究揭示了爱尔兰人在历史语境中的心理状态及他们面临的精神困境。第二章以小说的神话模式与神话结构文体特征为中心展开研究,考察乔伊斯所运用的“受难-新生”英雄神话模式以及仿英雄体叙事中的反讽艺术,揭露崇高的英雄故事与压抑痛苦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强烈矛盾。第三章主要集中于研究乔伊斯在小说中所展现的传统想象的神话的幻灭与崭新的现代爱尔兰人神话的重构,从而考察个体乃至于爱尔兰民族所遭遇的悲剧性精神苦难与现实性危机,阐明爱尔兰人反抗后殖民语境下的话语压制与重构爱尔兰身份、爱尔兰性与爱尔兰民族的现代神话的需求和必要性。结论部分总结论文对小说中神话原型、神话母题、神话模式的研究,并肯定乔伊斯作为漂泊在外的爱尔兰作家为其同胞创作现代神话的深深关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