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大学生个体多种素养在生态文明中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教育的时代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然之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的展开,建立在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淡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缺乏、行为有失生态文明规范要求,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不够等。文章从社会历史原因、认识方面的原因、教育方面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等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唯GDP政绩评价标准、环保制度体系的缺失、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等是导致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问题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生态认识不到位、环保认知存误区、知识理解有偏狭是认识方面的主要原因;以往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忽视、教育渠道的相对狭窄、教育方式的简单化一、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脱离是教育方面的主要原因;主观态度消极错误、环保觉悟有待提高是大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五个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生活化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普及性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包括做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以确立明确的社会导向、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动员以调动社会热情等;二是强化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发挥好主渠道作用,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强化校园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制定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构建大学生态文明网络平台;三是营造生态文明整体氛围,培育良好社会环境,要使广泛宣传与人人参与并重、专业支持与社会普及同行、各司其职与统筹协作共进;四是加强生态文明自身修养,培育个人生态担当,要树立环境道德新理念、丰富生态环保新知识、适应生态环保新常态、塑造生态环保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