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商品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有很多自身的特点。这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共同涉足较多的领域。1970年E.S.Phelps等经济学家提出职业搜寻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搜寻手段有很多,包括向雇主自荐、亲朋好友介绍、各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招聘广告、计划配置等。在公司招聘时,我们会发现内部员工的推荐是一种常常被采用的方式。事实上,当企业面临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的劳动力市场时,企业更加信赖与自己有关系的劳动力。这反映在职业搜寻方面就是求职人员如果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工作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在这种情形中,社会关系网络就能够将求职者的私人信息传递给雇主,从而起到一种信号的作用。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把社会关系网络分为两类,不同群体或者不同阶层的相识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弱关系”,相同群体或者阶层内部的社会关系称为“强关系”。社会资本或者社会资源就是以强弱关系为载体的。同时本文也把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影响分为两类,即信息和人情。本文详细讨论了强弱两种社会关系和它们的作用机制。着重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这个特定时期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机制。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也有很多,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本文详尽考察了中国转型时期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在高技能和低技能两个不同劳动力市场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高技能劳动力市场中“弱关系”假说成立,低技能劳动力市场上“强关系”假说成立。并通过简单的实证分析证明在高技能劳动力市场中社会网络对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人情在该劳动力市场中却降低了工人和职位的匹配程度。如果“弱关系假说”意味着市场化程度高的话,那么本文的结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经济转型是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