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出版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种,它的兴衰反映了某一时期文化的盛衰或文化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宋代是书籍传播由写本向印本全面转化的时期,雕版印刷业远远超过了在它之前的唐代。至于宋代刊刻之多,正如吴澄所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藏而人有”;“无汉以前之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读书事半而功倍,宜矣”。①宋代图书出版业的成就得益于“右文”政策,与教育密不可分,二者偕同发展,共同推动着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近代以来,在教育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各个时期的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对宋代图书出版业与教育偕同发展之关系的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系统。本文试图对宋代的图书出版业发展情况及教育发展概况进行梳理,探讨二者之关系,旨在发掘促进当前教育良好发展的有利因素。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右文”为教育和图书出版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第二部分分析教育如何为图书出版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科技教育实现了宋代图书出版业的进步与普及,由于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官学﹑书院﹑私学等教育机构和寺院道观等社会教育机构,他们为满足自身对教材、经书的需求都积极参与图书的刊刻印刷,为图书出版业提供发展空间。第三部分分析宋代图书出版业如何为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图书出版业的繁荣,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图书资源,极大地促进书院的教学和科研,补充了学校的经费来源,积极推动文化传播和社会教化;第四部分揭示宋代教育与图书出版业偕进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当前教育的启示。从“右文”政策的成功实施中,可以看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制定可行、有效的文化教育政策,通过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推动宋代教育的发展,是其发达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封建统治者对教育功能的这些认识以及成功做法都是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