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政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亦与人类福祉紧密联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备受国际瞩目。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控制人口数量上过快增长,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几十年里,中国实现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类型转变。这一变化也带来了新的人口问题,如性别比失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严重等,甚至要考虑人口总量可能提前达到人口峰值,以及在这之后必然出现的人口负增长、陷入“低生育陷阱”等问题。本文以中国生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趋势。首先对中国人口状况进行概述,并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生育政策调整过程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对人口数量、质量以及结构上呈现的新态势分析,从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再次,对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个“二孩”政策试点地区的政策效果,以及2013年底各省、市、自治区开始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情况,通过CPPS人口预测软件对中国到210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此说明,在当前的人口形势下,中国进行生育政策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适度宽松的“二孩”政策并不会造成人口堆积和生育高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之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成本、生育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即便放松生育政策,人们的实际生育数量仍会低于生育意愿。调整我国生育政策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历史经验,要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已经形成,适度调整和放松生育政策,不会造成人口激增。虽然生育政策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压力,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放松生育政策符合我国国情,也是必然选择。同时,中国人口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压力仍然存在,计划生育政策依然是我国基本国策,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生育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政策的制定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未雨绸缪、与时俱进,适时做出调整和完善,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得到协调发展,逐步达到人口、自然、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