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松材线虫病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而松材线虫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林业病害之一,拟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在形态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拟松材线虫在云南省分布于30多个县市。本论文着眼于此对云南省云南松上广泛分布的三种主要钻蛀性害虫松墨天牛、马尾松角胫象甲和纵坑切梢小蠹是否能够携带拟松材线虫进行研究,为我省预防、防治拟松材线虫和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根据。
本项研究历时2年6个月,针对云南省云南松上的三种主要蛀干害虫松墨天牛、马尾松角胫象甲和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马尾松角胫象甲生物学特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对云南省松墨天牛地理分布作了补充调查,调查表明松墨天牛还分布于我省的泸西县、墨江县、普洱县、景洪市、勐海县、澜沧县、双江县、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龙陵县、腾冲县、梁河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玉龙县、景谷县、巍山县、瑞丽市、弥勒县、临沧县、凤庆县、昌宁县、保山市、大姚县、姚安县、镇沅县、昆明市等28个县市。
2.对云南省马尾松角胫象甲地理分布作了补充调查,调查表明马尾松角胫象甲还分布于普洱县、思茅市、景洪市、勐海县、澜沧县、双江县、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龙陵县、腾冲县、梁河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玉龙县、景谷县、巍山县、南涧县、潞西市、弥勒县、云县、瑞丽市、大姚县、姚安县、施甸县、永仁县、临沧县、弥渡县、凤庆县、昌宁县、华宁县、泸西县、新坪县、墨江县、昆明市等35个县市。
3.对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地理分布作了补充调查,调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还分布于我省的墨江县、普洱县、思茅市、景洪市、勐海县、澜沧县、双江县、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龙陵县、腾冲县、梁河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瑞丽市、弥勒县、姚安县、南华县、凤庆县、昌宁县、镇沅县、华宁县、泸西县、昆明市等25个县市。
4.对松墨天牛、马尾松角胫象甲和纵坑切梢小蠹进行是否能够携带拟松材线虫的定量研究。本次调查查明,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比例和数量最高最大,松墨天牛是携带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马尾松角胫象甲和纵坑切梢小蠹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比例极小,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数量也极少,马尾松角胫象甲和纵坑切梢小蠹不是携带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
5.对实验地点采集样木是否含拟松材线虫及含拟松材线虫的数量作了定量分析,表明该地松墨天牛携带的拟松材线虫量多则该地样木中携带拟松材线虫的量也多。
6.首次对云南省马尾松角胫象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云南省防治马尾松角胫象甲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马尾松角胫象甲在滇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4龄老熟幼虫在幼虫蛹室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化蛹时间可延长至5月中旬,蛹历期为15~20天。成虫初现于4月中下旬,4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交尾高峰期,6月下旬成虫消失,成虫历期为28~80天。5月中下旬进入卵期,6月上旬卵期结束,卵历期为8~15天。幼虫从6月上旬开始孵化而出,10月中旬幼虫进入蛹室,到翌年的4月中旬幼虫期结束,幼虫历期为250~300天。该虫在云南省森林的主要寄主是云南松。成虫通过取食林木的树皮和松针进行危害,幼虫通过蛀食林木的内皮层、韧皮部进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