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研究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两年内的妊娠率,对比分析罗氏内异方、Gn RH-α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改善生育情况的临床疗效,以期服务于临床决策。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数据库获取罗氏内异方治疗EMs的关键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完善罗氏内异方治疗EMs及内异症性不孕的分子机制,从理论上明确罗氏内异方可通过关键靶点:ICAM-1、MMP-9、VEGF-A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AA”过程,为罗氏内异方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研究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经腹腔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ASR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分期为II、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合并不孕症患者,根据其术后治疗方案分为四组:罗氏内异方组、Gn RH-α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和对照组(即未使用罗氏内异方及Gn RH-α),患者术后均口服四物汤加减促进术后恢复。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及两年内妊娠等情况。网络药理学研究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罗氏内异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主要活性成分probabi-lity>10%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 Cards数据库和Drug Bank数据库检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借助Cytoscape3.6.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最后利用g:profiler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临床研究:1.罗氏内异方组、Gn RH-α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及对照组四组在年龄、不孕情况、不孕年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罗氏内异方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术后第一年、第二年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罗氏内异方组与对照组、Gn RH-α组与对照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4.罗氏内异方组术后持续服用罗氏内异方治疗超过3月与未超过3月术后第一年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8.232,P<0.05)。5.Gn RH-α组术后持续治疗超过3月与未超过3月术后第一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SRM 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Gn RH-α组与对照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ASRM 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罗氏内异方组与对照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7.LF(输卵管功能)评分5-8分组中:罗氏内异方组与对照组、Gn RH-α组与对照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LF评分0-4分组中: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8.EFI(内异症生育指数)评分6-10分组中:罗氏内异方组与对照组、Gn RH-α组与对照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两年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余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EFI评分0-5分组中:四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妊娠组与未妊娠组LF评分、EF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R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罗氏内异方组、Gn RH-α组、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组及对照组四组在不良反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药理学研究:“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显示罗氏內异方治疗EMs主要涉及131个活性成分和285个关键靶点;PPI网络分析罗氏内异方治疗EMs的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GO基因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罗氏内异方可通过1599个生物过程治疗EMs,其中包括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炎症反应、激素反应等;涉及影响78条通路,包括黏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临床研究:1.罗氏内异方、Gn RH-α、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三种治疗方案均可提高II、III期内异合并不孕患者术后两年内妊娠概率。2.持续服用3个月及以上疗程的罗氏内异方治疗可明显提高II、III期内异合并不孕患者术后第一年妊娠概率。3.对于II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使用Gn RH-α治疗对于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概率有明显意义,联合使用罗氏内异方可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对于III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使用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治疗对于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率有明显意义。4.ASRM具体分值与内异症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无明显相关,但其分期越低,妊娠率越高;而LF、EFI评分越高,内异症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概率越高。5.LF评分越高,患者术后两内妊娠概率越高,各治疗方案对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概率更有明显意义;对于LF评分较低的患者,罗氏内异方联合Gn RH-α治疗对于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率有明显意义。6.EFI评分越高,患者术后两内妊娠概率越高,各治疗方案对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概率更有明显意义;对于EFI分值较低的患者,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术后两年内妊娠率均无明显意义。7.罗氏内异方比使用Gn RH-α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小,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上更具优势。网络药理学研究:1.罗氏内异方对于炎症、内分泌失衡、“AAA”过程、免疫异常等内异症性不孕的致病病理机制均有影响,推测其可通过复杂靶点-通路网络机制治疗内异症性不孕。2.罗氏内异方可通过调控“AAA”过程的三个代表性因子:ICAM-1、MMP-9、VEGF-A调控异位病灶的“AAA”过程而治疗EMs,为进一步探讨罗氏內异方治疗EMs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